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近视治疗仪器械店

上海近视治疗仪代理商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真实的自我并非一成不变
新闻中心
真实的自我并非一成不变
发布时间:2014-02-18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你想变成一个更快乐、更成功、工作效率更高的人?为此,你或许会寻求心灵自助。心灵自助是当今一股潮流,网上充斥各种涤荡心灵的故事,书店在贩卖各种“心灵鸡汤”类读物。然而心理学家指出,很多心灵自助的方法让人在自己的内心寻找“真实的自我”,但这种“真我”是僵化的,并不能让你的人生好转。其实包括智力、能力在内的自我是灵活的,并非一成不变。

  一些“心灵导师”在他们的书籍、博客里常常让人思考这些东西:

  列出你的人生中10个最能体现自我的时刻。

  列出7个让你走上现在这条路的关键选择。

  列出你的世界里最关键的5个人。他们是怎样塑造你的?

  美国塔夫茨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山姆·索梅斯认为,这些问题假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内部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要向内看到自己的内心才能发现,但这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得出不同的结论。我究竟是什么人?答案其实取决于环境,换言之是经常变化的。寻找“真实的自我”是白费劲,接受“灵活的自我”才更有效。

  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让大学生给叛逆的中学生当笔友。研究人员让大学生在书信中鼓励中学生说,自己也曾在学校里挣扎过,但最后坚持下来了,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他们要强调天生的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发展的潜能,例如一个人的IQ。这些信能否让“问题学生”从叛逆中回头是岸?也许吧。但事实上这些信件没有寄出,因为实验的目的是看看写信本身对大学生的影响。几个月以后,这些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成绩变得更好。


  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并不难。研究人员让参加实验的两批学生各读一篇文章,一篇说智力是不变的,另一篇说智力是可变的。读了智力固定论的学生受到引导,后来在遇到困难时就不再坚持,也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读了智力可变论的学生则显示出相当的韧性,不断努力改善自我。

  从实验可以看到,把自我看成是静止、固定的,在遇到挫折时就会为自己找理由辩护。一个人如果接受“我是谁”是可以改变的,那么很多挫折就会转变成机遇。索梅斯称,如果这与你看事情的习惯方式不一样,现在改变还不晚。他建议作出如下改变:

  面对失败时,你要记得自我是具有弹性的。

  关注自己的努力,关注你可控制的因素,而不是抱着一成不变的心态。

  抛弃“我不是一个×××的人”之类的想法,不要认为“真实的自我”有某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