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外乡医疗器械企业“逆袭”
生意社8月10日讯 随着迈瑞、乐普、微创等企业的胜利,已经没有人怀疑外乡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能力。
国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比国外低,其质量稳定性也逐步在提高,而且价格也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北京瑞尔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刚在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大会”上如是说,看来,外乡企业已经具备和跨国企业竞争的资格。
根据清科发布的研究数据,2012年医疗器械是最受创投关注的细分行业之一,发生的数量在整个医疗健康领域居第二位。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医疗器械的融资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了两倍。3月举行的第二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与投资CEO峰会上,业内就预计2015年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而在去年4月,国务院开始启动新一轮医改,政策的积极信号加上庞大的市场蛋糕,很难不引起投资人对它想象力。这无不是创投机构对医疗器械行业趋之若鹜的原因。
不过,对于外乡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想吸引PE/VC投资,必需有自己的独到之处。NEA 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的观点很直接,指出:医疗器械绝对是技术驱动型的行业,投资时我最看重的一点就是技术。
单一技术难撑大局
同创伟业副总裁陆潇波指出:医疗器械产品非常细分。医药企业靠单一产品可以撑出一个上市公司,但是医疗器械市场很难以这样的思路去践行。认为:判断一个企业值不值得投,首先要看这个企业在某一个细分市场是否有一定的优势和行业地位,同时要看是否有新产品的扩展能力和销售渠道方面的能力。从产品来讲,投资公司比较关注微创、介入、植入或者一些高脂的耗材,这些领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可见,投资者最看重的都是企业的技术实力。而技术的研发对于中国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刘海刚指出:其实,产品创新并不只来源于研究人员的研发,更重要的跟临床的医生共同创新。国内的企业大多数情况自己研发,拿给医生看合不合适,再拿回来改造。而在国外很多创新,一开始就是由医生提出来,然后通过厂家来研发生产。
从我国现在所处的阶段来看,微创新更为现实。完全追求原始的创新、世界一流的创新,非常困难,且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和很多技术人才,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实,企业能把微创新、仿创做的非常好;国高端医械产品80%还靠进口,能实现其替代,从而降低本钱,就很不错了此外,医疗器械很难像做药一样做成独家产品,专利维护相对来讲做的比较少。陆潇波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