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巴德导尿管上海办事处

进口巴德和国产硅胶乳胶导尿管。

新闻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病儿挂着尿袋生活 慈父学会换导尿管(组图)
新闻中心
病儿挂着尿袋生活 慈父学会换导尿管(组图)
发布时间:2013-05-02        浏览次数:19        返回列表
 

病儿挂着尿袋生活 慈父学会换导尿管(组图)

2013-03-12 07:02:00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有0人参与
快速发贴
病儿挂着尿袋生活
彭秋南在为儿子打针输液。记者黄澄锋 摄
病儿挂着尿袋生活

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彻底打乱了彭秋南一家的生活。他的儿子彭志杭在读小学六年级时被确诊患有脑瘤,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一度昏迷不醒。幸运的是,奇迹出现了。靠着彭秋南近两个月的悉心照顾,一曲《爱的奉献》唤醒了昏迷不醒的志杭。

十年间,彭秋南自学医术,学会了在家输液、打针、换导尿管,数次从死神手里抢回儿子。他说,一路走来,热心人给予了他们极大帮助。如今,父子俩共同的心愿是,将来志杭的生命到了尽头,他们想捐献器官和遗体救助他人或用于医学研究。而彭秋南则想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人。

文/记者张丹羊

彭秋南的儿子彭志杭3岁大时,眼角有一处红肿,“约有筷子头大小”。起先,家人以为是孩子玩耍时不小心碰到的,可这处红肿越来越大。10个月后的一天,小志杭突然癫痫发作,便开始服抗癫痫药物。

病情:癫痫好转却又患上脑瘤

彭秋南说,志杭7岁时癫痫病好转,上了河源和平县老家的一所小学,彭秋南在小学里任教师。几年后,彭秋南夫妇先后来广州打工,“两人都在珠江钢琴厂工作。”这时,13岁的小志杭脸部和后背出现一片密密麻麻的小疙瘩。辗转求医的最后确诊是中枢神经瘤,“脑瘤已有鸭蛋大小”。医生给志杭实施了脑瘤切除手术。可没多久,因为引流管堵塞,颅压过高,志杭再次接受了开颅手术。

“出院是不得已的,因为我们没钱了。”彭秋南无奈下将儿子转入河源老家当地医院治疗。他说,出院时,广州的医生告知如果志杭的脑积水情况得到改善,积极做放疗化疗,还可以活8到10年。看着昏迷不醒的儿子,彭秋南一遍一遍给自己打气:“儿子一定会醒来!加油!”

他特意借来一台复读机,放在儿子枕边,不时播放歌曲和故事。“他那时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在彭秋南的坚持下,奇迹出现了。住院50多天后,志杭醒了过来。“他见到我的第一眼,就唱起了《爱的奉献》。”事隔十年,彭秋南的语气仍然难掩激动。

爸爸:自学医术数次救回儿子

由于尿道堵塞,“几乎全部塞满结石”,彭志杭不得不在2007年插上导尿管,整天背着尿袋生活。

“我年轻时喜欢医学。”彭秋南说,让他痛下决心自学医术还是因为儿子的一次意外。有一次,志杭因为导尿管堵塞感染,几乎一整天排尿困难,被送医急救又不巧遇上病人多医生少。在等待的三四个小时里,志杭痛不欲生。“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更换导尿管。”啃了医学书,又亲眼见医护人员操作,彭秋南第一次给儿子插导尿管就成功了。此后,他几乎包办了儿子的护理工作,打针、输液、换导尿管。

“我们父子相连,他一天都离不了我。”彭秋南说。不过,人总有闹情绪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心情不好彭秋南发了几句牢骚,志杭闷闷不乐吞服了大半瓶抗癫痫药物欲自杀。他连忙给当医生的表嫂打电话咨询,晚上直到输完第六瓶液,志杭才清醒过来,彭秋南这才松了口气。

意外很难避免。彭秋南说他乐于成为儿子的贴身护士,而他自学的医术也数次将志杭从死神手中抢回。

妈妈:勤劳工作又照顾其他孩子

因为志杭的病,彭秋南和妻子彭小河也渐渐有了明确的家庭分工。“她很辛苦。”彭秋南说,懂点医学的自己主要照顾志杭,照料另外一子一女的重担则落在了妻子身上。夫妻俩同在珠江钢琴厂上班,他做的是钢琴组装,彭小河则是做零件加工。“都是计件工资,所以想多挣钱手就不能停下。”

经年的治疗,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沉重压力。尽管如此,彭秋南和妻子仍有共识,要凭自己的努力挣钱,不能光想着依靠别人援助。彭小河常常加班到晚上8时多才回家,而家中客厅的一角几乎永远堆着几包零部件,“这些是她周末要赶的活”。

在菊树村河涌边,彭小河还开出了一分地,用来种些时蔬,“自给自足可以省下一部分伙食费”。彭秋南说,这一小片菜地几乎是妻子的心血。除去平日白天上班、做家务的时间,她只能每晚下班后去照料菜地,“打电筒给菜浇水是常有的事”。靠着这份勤俭,十年来,夫妻俩不仅照顾好了志杭,还拉扯大了另一双子女。

心愿:儿子身故后捐器官与遗体

如今,彭秋南一家五口租住在芳村菊树村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每天,家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彭志杭是唯一留守在家里的人。24岁的他有十年时间在病痛中度过。自从做完手术,他再未回到校园。“无聊时就看看电视。”志杭说,他只能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譬如扫地、拖地,实在没有事情做时,他就把租住的这栋楼的楼梯逐层扫干净。

“帮助过我们的人很多很多,我们想回报社会。”回首过去的十年,彭秋南说他们一家带着感恩的心。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珠江钢琴厂帮志杭筹集了5万多元手术费;为了照顾儿子,他时常请假回家影响了集体计件,但工友们从来没有埋怨他……

“不管怎样,我们会拼尽全力去治疗。” 彭秋南想在儿子身故后捐献其器官与遗体,“救助他人或是供医学研究都行。”昨天,彭秋南也征得志杭的同意。彭秋南说,他还想通过本报联系上赵广军工作室,做一名志愿者。“像我们这样饱受人生磨难的家庭还有不少,我想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