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巴德导尿管上海办事处

进口巴德和国产硅胶乳胶导尿管。

新闻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5岁男孩屙出“老鼠尿”
新闻中心
5岁男孩屙出“老鼠尿”
发布时间:2013-05-17        浏览次数:106        返回列表
 
5岁男孩屙出“老鼠尿”
 
  初步诊断:患有罕见的遗传代谢疾病苯丙酮尿症 -医生遗憾:没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错过
纠正期。家住仪陇县板桥乡的小康(化名)得了一种“怪病”,5岁的他体重和身高都比同龄人
低了将近一半,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他却只能呆在爷爷奶奶的背篼里,因为他不
会走路,不会说话,独自玩耍时不自觉地傻笑,更多时候是把自己的脸抓得血肉模糊,甚至莫
名其妙拿脑袋往墙上撞。除了这些,小康似乎一切都很正常,能吃能睡。昨日上午,心急如焚
的爷爷奶奶抱着小康来到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和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家
初步诊断,小康患的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疾病——苯丙酮尿症,这种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屙出
的尿有特殊的“鼠尿”臭味。
    奇孩子莫名撞墙抓脸
  昨日上午,记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二楼见到小康和他的爷爷奶奶,初见小康,他正在
奶奶怀里嚎啕大哭,双手使劲往头上举。记者发现,孩子的双手被裹在长袖里,而长袖两端被
一条手巾紧紧拴住,看着记者不解的眼神,小康的爷爷郭定权(音)急忙解释:“不把手栓起,
他就把脸抓得稀烂。”一面说,一面让大家看孩子的脸,果然,小康白皙的脸颊上、耳廓里、
脖子上满是紫色或红色的抓痕。“衣领上、袖口上都是血迹,就连我们抱着他的衣袖上都有血
。”奶奶陈清哲翻起自己的衣袖证实着。
  2004年9月小康出生。满月后,细心的奶奶发现孙子脸上有抓痕,“我们仔细看,才发现
是他自己抓的,最奇怪的是他只抓脸。”怕小康抓伤自己,爷爷奶奶几乎每隔三四天就要给他
剪一次指甲。
  大约1岁时,家人们发现小康的情况越发严重,“他不发作时还好,可以安静地自己耍。
一发作起来,就使劲哭,手抓脸,头撞墙。” 急孩子尿液像鼠尿
  为弄明白孙子究竟怎么了,爷爷奶奶就带着他四处求医,几年时间里,带他找遍乡镇的医
生,可孩子得了什么病,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小康慢慢长大了,爷爷奶奶惊恐地发现:除了自虐,孙子躺在床上不能翻身,不会走路,
不会说话,1岁多了才能在旁人的搀扶下坐稳,2岁多被人牵着可以勉强走路。陈清哲说,抱着
孙子时,感觉孩子身体软软的,脖子也硬不起来,耷拉在大人肩膀上。而且,他与同龄孩子相
比,头部变大、头发棕黄、干枯,并且其汗液以及尿液有类似“鼠尿”的霉臭味。正因如此,
他们的家中很少有人前来串门。
  今年6月份,小康的脑袋突然变大,头皮都肿得发亮。爷爷奶奶带着他到仪陇、南充等地
的大医院检查,“医生检查之后说是脑瘫,我们没钱治了,只得找中医给他开了几副中药吃,
脑壳又慢慢变小。”看到孩子病成这样,老两口下决心带孩子到成都医治。诊孩子得了遗传代
谢疾病
  在医院时,小康又把尿撒在身上,奇特的臭味让身边的人掩鼻而走,爷爷奶奶不得不从有
限的旅费中挤出几十元给小康重新购置衣服裤子和鞋子。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庆松
给小康做了仔细检查后,怀疑小康患的是“苯丙酮尿症”,这种病主要表现在精神运动神经发
育迟缓,这就导致了小康说话和走路迟缓。而小康的自虐行为就是一种痫症发作的表现。这种
患儿的智力与体格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通常由先天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导致。“不
过要确诊必须抽血化验和尿检,我们这里不能做,只能到省妇幼保健院。”
  下午2:00,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欧明才亲自给孩子做了检查,5岁的郭
小康身高78厘米,体重仅17斤,比正常孩子低了几乎一半,根据初步检查,欧明才也怀疑小康
患的是“苯丙酮尿症”,“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是携带
者,这种病非常少见,北方发病率高,四川2万—3万人里才有一个发病。”欧明才遗憾地说:
这种病早期无表现,但通过新生儿初筛就能检查出来,“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就可以避
免像现在这样给孩子造成生长、发育和智力的损害,这种病只有在新生儿期才能纠正。”欧明
才遗憾地说:“虽然现行法律法规要求新生儿做初筛,也是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所以,现在
只有54%的家长接受了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门为小康抽血化验,并做了尿检,结果预计两天之后出来,“届时
,即便结果与我们的诊断一致,也只能用药物控制他的痫症发作症状,对他的生长发育和智力
发育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