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这一观点,他们选择了12名存在轻度特应性哮喘的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这些受试者在基线时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2周后又连续进行了3次吸入激发试验,每隔2天1次,4周后进行了最终的支气管镜检查。研究者们利用支气管内活检取得的组织样本和每次支气管镜检查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评估气道重构的标志物;使用尘螨过敏原(可以募集嗜酸性粒细胞,诱发支气管收缩)或乙酰甲胆碱(仅诱发支气管收缩)进行反复的吸入激发试验;同时,还进行了两组对照试验:在应用沙丁胺醇预防支气管收缩后,以生理盐水安慰剂或乙酰甲胆碱进行反复的激发试验,后一对照试验校正了气道内任何非支气管扩张剂受体介导的乙酰甲胆碱作用。
结果显示,在诱发了支气管痉挛的组中,继吸入激发试验后可见气道重构的明确特征,无论刺激物如何。由此可见,重构与气道内嗜酸粒细胞的募集无关(N. Engl. J. Med. 2011;364:2006-15)。另外,在主动吸入激发试验后,可见黏液分泌细胞增多,这提示哮喘患者的支气管收缩可刺激黏液生成过多,并因此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同样,在主动吸入激发试验后,调节细胞增殖的蛋白表达增加,黏膜下层内的基底膜下层胶原增厚,这些变化均显示了“压力引起的上皮损害和进行性的增殖修复反应”。
当前哮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靶向作用于气道炎症,减少症状和控制病情。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稳定气道口径和预防支气管收缩的其他靶向治疗。研究者认为,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哮喘患者的治疗,还解释了慢性咳嗽患者的气道重构。
在随刊述评中,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Daniel J. Tschumperlin博士称,Grainge博士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预防支气管收缩的治疗策略能否对气道重构甚至是气道功能产生有利影响提供了一个有说服力但很牵强的依据”(N. Engl. J. Med. 2011;364:2058-9),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扩展了思路。另外,在这些患有轻度特应性哮喘的受试者中所观察到的支气管收缩剂引起的重构是否可以泛化至广谱的临床哮喘表型,在该研究中气道重构是否足以影响到气道功能,以及在完成研究后这种重构是持续存在、进展还是消失,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加以明确。
上海爱宝家用医疗器械店,价格低,型号齐.
电话:021-66187008 13681661622
详情点击官网:(爱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