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最好预防的高发病,很多人也称它是吃出来、懒出来的富贵病。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中脂肪肝的发病率达20%,肥胖人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而且,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已然成为脂肪肝的“后备军”。
7月2日,《生命时报》记者走进北京朝阳医院脂肪肝专科门诊时,一位来自怀柔区的陈颖女士刚刚把自己“塞进”候诊椅中。她说:“自从家里开了个餐馆,全家人的体重和存款一起飙升,最后都进了脂肪肝门诊。”在此坐诊的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立新告诉记者,“远郊区县有很多像陈颖一样的患者,经济条件好了,首先就满足全家人的胃口,几年下来,吃出一身病。”
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正在维也纳举行,在为期一周的会议期间,与会者将就艾滋病发展态势、艾滋病预防以及新药研发和治疗等问题进行交流,展示这一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
资金缺口百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一份报告中说,去年全球防治艾滋病共需236亿美元,但仍有77亿美元资金缺口。美国一些艾滋病基金会则预测,今年全球防治艾滋病共需250亿美元,而资金缺口为113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迫于财政压力,不得不削减开支。人们担心,一些国家会借此削减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投入,尤其是发达国家削减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从而影响全球抗击艾滋病的进程。
治疗方案“瘦身”
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治疗费用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难以承担抗击艾滋病的各类费用,不少国际机构官员呼吁全球在抗击艾滋病工作中作出调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出台了“2.0治疗方案”,并在本次大会上强烈呼吁各国采用这一方案。该方案核心内容是降低费用、简化治疗过程、减轻卫生部门的负担。艾滋病规划署预计,实施“2.0治疗方案”可在未来15年内避免1000万人死于艾滋病。
就医“门槛”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19日宣布调整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推荐意见,即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CD4细胞下降到每立方毫米350个,就应接受治疗,而不用等到这一数字降为每立方毫米200个。这实际上是降低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就医“门槛”。
根据新的推荐意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能够更早接受治疗,而早期治疗可以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系统缺陷而感染其他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透露的另一个喜讯是,到2009年年底,全球约有52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治疗,比2008年多出1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