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几起群体性癔病事件都发生在校园,值得引起关注。”青医附院副院长孙运波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努力把群体性癔病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告知孩子和家长们真相,并通过生理检查、心理治疗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一般都能够让事态平息下来。”
■声音 公共事件千万别被“癔病”
“以往国人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很淡薄,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大家首次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邢晓博坦言,就群体性癔病来说,局外人很难去判断病因,也很难说清那些人是否真正得了群体性癔病。所以,公众产生质疑也很正常。
邢晓博认为,就甘肃首阳镇一学校发生68名学生突然集体中毒一事,既然当地卫生部门界定为群体性癔病,那么就应当将诊断理由和诱发原因一起公布,如果遮遮掩掩,就很容易让人质疑其中是否存有猫腻。信息的不透明,反过来更会助长谣言的传播。
“事实上,癔病并不可怕,但如果公共事件被‘癔病’才是最可怕的。”青医附院副院长孙运波认为,公众大都希望知道事情的真相,可卫生部门和专家的解释又不让人信服,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开始怀疑了,就会像癔病一样让更多人产生怀疑。
“这就要求卫生部门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应当是公开透明的,不能随意抛出个医学结论就算了事了。”孙云波说。
■新闻链接 近年来各地“癔症事件”
1.接种疫苗后集体不适
2010年4月22日,广东惠来一学校46名小学生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不适症状,广东省卫生厅事后表示,经调查认为事件疑似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即群发性癔病)引起,与疫苗无关。
2.军训学生集体头晕
2009年8月,甘肃省榆中县参加军训的60名学生陆续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当地卫生局调查后发布通报称,这些学生是因军训强度较大,学生体质较弱、精神紧张,而引发的“群体性癔病”。
3.上千工人集体“癔症”
2009年4月23日,吉林省吉林化纤集团上千工人先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住院者超过160人。随后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利用4天时间给出结论:这是一场“群体性癔病”。但后经媒体披露及国家安监总局证实,这是一起“集体中毒”事件,而非心理因素。
■小资料 一般性癔症有哪些表现
1.癔症性意识障碍
病人的意识范围突然缩小,对外界其他事物反应迟钝,历时数十分钟。
2.癔症性情绪障碍
表现为情绪爆发,在遭到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生哭喊吵闹、碰壁撞墙等情形。
3.癔症性遗忘
表现为受精神刺激后,患者对此前一段时间的部分令人痛苦的内容遗忘。
4.癔症性梦游
患者在白天突然出走,去以往熟悉或有情感意义的地方,能进行基本的自我料理。
5.癔症性感觉障碍
精神刺激后,或对一般的声、光刺激难以忍受 ,有的还表现为突然失明、耳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