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纸尿裤专卖

纸尿裤

新闻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08年毒奶粉 他们存起来再卖(2)
新闻中心
08年毒奶粉 他们存起来再卖(2)
发布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72        返回列表

喊冤半年后又产毒售毒

  2008年,“上海熊猫”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后,经营该品牌的王岳超非常焦灼。当时,上海熊猫生产的“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查了5件,有3件不合格,其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仅次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王岳超说:“原料提供商有国家颁发的合格证,我也有生产许可证。”2009年4月,上海熊猫生产的乳品再次被查出三聚氰胺超标,这离三鹿风波平息不到半年。这次王岳超没法找借口了,他们并没有把问题乳品“就地处理”,而是用于回炉生产。

  监管的包庇:8个月前的案件,为何现在才通报?

  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为何政府部门迟迟不把情况通报给公众?有上海当地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行业内人士其实也在此前就知道了这一事件,但是被告知要“保密”、“不能说”。对于原因,他仅表示,“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在去年年底案件公开之前,上海熊猫乳品已在系统内被几次点名,但外界所知寥寥。”1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案涉及跨省办案,案件调查持续时间较长,目前案件仍在相关司法程序中。

  我们不妨看看法律是怎么说的:去年2月28日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七十二条: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当然此法6月1日才实行,晚于上海熊猫事发。不过2008年实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条规定:“食品的监督检查情况应重点、主动公开。”按此说来,通报的滞后是涉嫌违法的。

  不管是哪方面的“斗胆”决定,用瞒报三聚氰胺超标的方式来助推乳业形势恢复,无异于饮鸩止渴。

  听听母亲的声音:后代的口粮问题,为啥都不能解决?

  “三聚氰胺卷土重来?不会吧。”广州黄女士的儿子今年2岁多,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她儿子已经吃了两个多月某品牌奶粉,当时媒体通报该奶粉含三聚氰胺,黄女士担心死了,所幸经医院检查她儿子没有问题。“现在又有问题奶粉重新进入市场,会否像前年那样过几日又查出很多牌子都有问题?看来近段时间还是暂不买奶粉为好。”黄女士担心地说。

  ■作为一个母亲,我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好好成长,不知道能给孩子吃什么,难道自己种点草,养一头山羊吗?

  ■刚生完宝宝,正在为奶粉的事情发愁,本来还在想支持我们自己的国产奶粉,可看了这报道后我连最后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了,只能被逼“崇日”了,因为身边的妈妈们都推荐日本奶粉,我心痛啊。为什么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就连最基本的、我们大家的后代的口粮问题都不能解决呢?难道我们连这个小小的能力都没有吗?真的是太寒心了啊!到底是谁把三聚氰胺魔鬼又放出来了?

  ■这些黑心商人,尽赚出卖良心的钱。我的小孩从出生到两周岁前就是喝的三鹿,不过还算感谢上天,她很正常。为什么不一次性把这件事彻底清除呢?

  评论:问题官员复出了,问题奶粉也复出了

  新年伊始,三聚氰胺的消息让人倒吸寒气,颇有讽刺意味的对比是,因三聚氰胺风波下台的原质检总局局长大人,近来也登临新工作岗位。

  其实三聚氰胺就像病菌一样,作为客观物质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只是被人们压在什么地方,然后又因为什么重返人间。三聚氰胺之所以重新出笼,在于从没有真正的牢笼封锁了它。有毒原料从哪里出来,到了哪里,影响多大,良久都没结果,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更常态的是,真相被利益集团遮蔽,大企业被部门保护。

  对消费者来说,唯一指望的是有关部门“很强很厉害”。现在大家最担心的,莫过于添加三聚氰胺这个潜规则重新抬头。许多食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在于这一个产业链条畸形当常态,以至政府要正本清源就会发现是堕入罗网——类似于牛奶怪奶牛,奶牛怪草,草怪草的妈妈那种怪圈。漏洞没有修补,诱惑悬在面前,潜伏在地下的三聚氰胺重返舞台,也只是时间问题。只等一个个环节的把关人只眼开只眼闭,魔鬼即可悄然出笼。即使不是三聚氰胺,照样会有四聚五聚氰胺。消费者担心政府每一次只是在杀一儆百、展示权力,至于能不能儆百,那是天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