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牙疼、肩疼可能是心病
平素身体“健康”,无冠心病常见症状,猝死即是其第一个症状,这叫人如何预防?要识别“非典型”症状!
有将近3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没有“剧烈的胸部疼痛以及胸闷、憋气、头晕”等典型症状,但有病,就会有症状,有人会是胃痛,有人会是头痛,有人牙痛、咽喉痛,甚至有人四肢痛、脖子痛等。原因是,心有病时,往往会通过植物神经向外辅射,那如何区别“心梗先兆”和真的胃疼牙疼呢?区别主要是:
第一,真正心梗的先兆是一过性的,比如心梗导致的牙疼,通常几分钟左右就会过去,如果是牙周炎则不会这么短时间就好。
第二,“疼痛”也有区别,如,心病引起的牙痛,是突然发生的,常伴胸闷不适或大汗淋漓;肩痛,常表现为左肩膀、右手臂内侧阵发性的酸痛;有的疼痛是放射性的,如,先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等,休息后自行缓解。
第三,心梗前的疼痛,是有诱发原因的,往往是在运动、劳累、紧张等心脏负荷加大的时候,休息一下又好了。比如追汽车的时候,上楼的时候,在听到很响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时,或者在饱餐后,或者在看惊险片时,这疼那疼了(出现心慌、胸闷、胸痛、心悸等,是典型症状)。
注意,心脏病的典型症状,或不典型症状的发生,都和运动、紧张、饱食等心脏负荷加大有关;但是,如果在平静的状态下发生各种症状,情况则可能更为严重!
另外,如下情况时,也要注意:熟睡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夜晚睡眠平卧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或立即坐起、站立方能缓解;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长期持续打鼾者,医学调查表明,长期打鼾者患心脏病人数远远高于其他人。
下肢浮肿: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的表现,常是心脏病的症状。
再则,耳鸣也要注意。研究发现:心脏病人在早期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现象出现,原因是内耳的微细血管对血液变化比较敏感,在心血管动力学异常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
9、心脏保健有金科玉律
高温季节,减少心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对原发疾病的控制,以及对高温时期特定危险因素的管理。
补水:热天应多喝水。每日饮用8至10杯温开水或茶水,有利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
一天24小时中,70%至80%的心血管猝死都发生在凌晨4时至上午10时,这与夜间缺水有关,因此,每天早晨起床后,要首先饮250ml的白开水,起到及时稀释粘稠的血液,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夜尿多者,起床小便时记得多喝些水。
静心: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增强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
睡眠:睡前冲澡温度可以适度高些,有利于改善循环,帮助睡眠。
饮食:饮食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患者每日4~5 餐,每餐6~7 成饱。对伴有高血压及肥胖体质的冠心病患者,更应重视低盐饮食控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不要喝粥,勿饮用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加快心率等。
运动:夏日应选择在风凉的地方适度运动,但是,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以缓解心肌缺氧状态,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一般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天1~2次,或视情况而定,两次活动期间保证充分的休息。
另外,外出活动时,随身携带保健药盒及家庭地址、姓名等联系卡,以免发生意外。
治病:那些认为夏季温度高,血管扩张,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状有所缓解的朋友,绝不要在热天放松对基础病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以及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应经常到正规医院心脑血管门诊进行检查。
备药:心脏病患者要随身携带一些必要的急救药物,带何药?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