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制氧机专卖

制氧机、鱼跃制氧机、海龟制氧机、易氧源制氧机、宝马制氧机、新松制氧机、英维康...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郭小姐
  • 电话:021-66187008
  • 手机:13681661622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安徽丙肝感染增至180人 涉事医生遭调查(1)
新闻中心
河南安徽丙肝感染增至180人 涉事医生遭调查(1)
发布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涡阳县一女性村民曾带4岁的儿子去往吴文义的诊所治疗。她在配药室看见吴家的人,从空的输液瓶子上,拔下输液器,随后就插到另一个满着的输液瓶上。她曾问吴文义为什么不用新的,对方并不应答。

  ■ 对话

  吴文义:“搬家时行医执照弄丢了”

  问:永城市卫生局领导在报道里说,你没有行医执照,是非法行医?

  吴文义:怎么可能,有(行医执照),搬家的时候弄丢了。

  问:几个在你的诊所里给孩子就医的村民说,诊所里经常把一次性的针头用在很多人的身上,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们交叉感染?

  吴文义:从来没有,这里都是一人一个针管。一个针管才值几分钱。他们当时为什么不说。涡阳县的人说我有问题,他们那里经常有走街串巷的人,治病时在人手上割一个口子,取一点脂肪,哪一个容易感染。他们来看病时,都是在别的地方(诊所、医院)看不好才来这里的,谁知道在哪里感染的。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人感染丙肝这个事的?

  吴文义:是有亲戚朋友在网上看到报道才知道的,没人跟我说。

  问:很多村民说你有治疗的秘方,自己配药捣成粉末。

  吴文义:没有秘方,都是正规药。

  ■ 调查

  赤脚医生数十年变成“神医”

  吴文义早年赴卫校进修学习后开办诊所,善治小儿腹泻、感冒,当地人称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此看病

  赤脚医生行医40年

  从医40余年的吴文义,在他62岁时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吴文义是土生土长的苗浅村人。1500多人的沈楼村中,自然村“苗浅村”就有400余人,吴姓在村里算不上大姓。

  1968年,在生产队时,吴文义被村里选中,前往乡里的卫校进修。

  同村村民杨清海记得,当时的授课老师是乡里最著名的两名医生。一年后,吴文义进入马桥镇卫生院学习,之后回家,在村东北角的几间房子里做赤脚医生。

  杨清海说,吴文义刚当医生时,吴的父亲就训导他,不论是晚上几点,只要有人看病,就必须认真对待。

  最近10年变“神医”

  1999年,吴文义的诊所搬进了现在的楼房。

  苗浅村村民记得,也是在搬进新址后,吴文义和他的诊所“火了”,每天来此看病的人排起长队,百余患者并不新鲜。看病的价钱从三五元涨到七八元,后来是一二十元。昨日,吴文义称,每天前来就诊的不过二三十人。

  无论是在安徽涡阳,还是在河南永城,吴文义被很多人奉为“神医”。一针静脉推射,加上几包包在草纸里的药末,就能治愈病症,尤善治疗小儿腹泻、感冒。

  关于用药的问题,很多人传闻,吴连配药时都要紧闭房门,禁止任何人进入。

  “我们村90%以上的孩子都在那看过病”。在涡阳县最早发现疫情的老天村,一名村民这样描述。

  多名涡阳、永城的村民称,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有来此看病的经历。连百里之外淮北市的人都来吴文义的诊所里,经常聚集百余人求医,有时需要排队一上午才能看上病。

  河南省卫生厅一负责人称,该诊所原本登记法人代表即是吴文义,近期才变更为他的儿子吴少华。

  附近卫生室少人就医

  “神医”的名声引来附近村民。相比之下,附近村的诊所显得冷清。

  洪庄村离沈楼村仅2公里,该村的卫生室,很少有人去就医。

  这家诊所的负责人说,村里人都赶着去沈楼村求医,他的坐诊盈利寥寥无几。无奈之下,他已将诊疗重心调整为卖药。


  受影响的不仅是这家村卫生室,涡阳县丹城镇卫生院儿科也大受神医的影响。该医院负责儿科的主任相华称,十年前的数字是每天二三十个病人。近几年来,卫生院每天收治的腹泻、感冒等患儿不过两三个。如果不是新农村合作医疗,这个数字可能更小。

  病患多是留守儿童

  涡阳县卫生局副局长李健分析,人们之所以到吴文义的诊所就医,一个原因是吴文义的名气。在很多村民看来,治疗效果“好得很”。

  同时,在这些前往就诊的儿童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照看时,孩子出现了病症。孩子哭闹不止,这使得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人,只想着赶紧治好孩子的病,去哪里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