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镇介绍,中心涵盖了省科技厅的医用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和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可为一线临床专科提供坚实的技术平台。“每个地方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我们会提出专业建议,引导他们发挥特长。”
不仅如此,钟世镇还帮基层单位申请科研经费。据钟世镇透露,依托中心已有好几个单位申请到省里面的科研经费并发表论文,不久前,一笔60万元经费顺利落入中心一些单位的“口袋”,用于研究创伤救治器材。
国产医疗器械只能小范围使用
钟世镇表示,40多家基层创伤救治平台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有的还根据临床一线情况制造医疗器械,比如康复器材。“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如今九成手术器械都是进口的,这样太亏了。我们将医学理论转化为经济效益,应用生物力学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弄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但有关部门的审批太过严苛了,不给批号。我们的器械可能在精度上不如进口器械,但价格是进口器械的1/4。”
最典型的案例来自从化的广东省工伤治疗中心。钟世镇透露,“他们原来用于工伤康复的器材多为进口,一套下来40多万元,经中心提供的医学理论支持,和专题立项攻关后,他们成功制造了自己的产品,价格10万元左右就行了,而且效果并不比国外差,可就是拿不到生产批号,结果只能小范围使用。类似情况也在其他基层医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