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礼来公司则表示,考虑到目前所面临的专利权到期及财务压力加大的问题,公司在2012年将不会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这一决定将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的员工。对此,礼来中国方面表示:“这些分支机构不包括中国地区,礼来中国作为增长潜力巨大,且增长势头强劲的重要新兴市场之一,不会受到影响,会继续执行加薪计划。”
专利困境带来的挑战正在上演,即“公司赖以盈利的许多当家药物的专利保护期行将届满,即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冲击”,有数据显示,药物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在第一年可占据50%的市场,第二年可占据70%~80%的市场。除此之外,欧美各国在日益增长的医保支付压力之下,都开始对过去的医疗模式进行反思,试图变革,以削减药物采购成本,这令跨国企业的销售雪上加霜。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也将目光聚焦于医疗保健模式的转型,呼吁各国寻求新的医疗筹资模式,并将当前注重医疗的模式转为注重预防,以降低成本。
在华谋变
“过去公司更强调销售,现在开始强调利润,倾向注重成本控制。”某跨国企业中国区市场部人士王小姐透露,她明显感受到自己所在公司的变化。事实上,这正是跨国企业在华市场策略微变信号的释放。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被视为陷入困境中的跨国企业的“救命稻草”之一,愈发得到重视。对跨国企业而言,除了在全球层面瘦身节流外,缓解专利药到期造成的利润下滑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仿制药厂商纳入自己的麾下。因此,在中国市场,跨国企业通过并购和联盟等方式大力发展仿制药也愈演愈烈,并购重组活跃,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不断涌现。
葛兰素史克(G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博忠表示:“应对专利药到期带来的调整,收购一些本土药厂,在仿制药市场增加竞争力,是一些外资药企不得不采取的策略。”事实上,GSK正在完成对南京美瑞的业务整合,这笔收购发生在2010年。
而在1月初阿斯利康泰州新基地的奠基仪式上,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大卫·史密斯表示:“‘专利悬崖’几乎是所有大药企面临的难题,解决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加大研发力度,二是如泰州项目一样,以消费者可以承受的价格,加大品牌仿制药的供应。”在此之前,阿斯利康与广东从化一家民营仿制药生产企业——广东倍康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拟着力抗感染药品的生产和销售,目标指向仍然是仿制药市场。
而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阿斯利康还是与先声合作的默沙东,都明确透露“除了自己已有的品种,还将可能利用新的平台仿制别的原研药企业的专利到期品种”。(作者:康义瑶)(爱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