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以来投资市场的火爆,报章上出现了一些孩子用零花钱、压岁钱买基金、炒股票赚钱的消息,这实际上凸显了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财商就是FQ(Financial 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赚钱理财的潜力和能力。财商教育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理财观念、理财能力、创富欲望、事业潜能。与智商、情商等并列,财商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财商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通过从小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财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孩子在成年后就能迅速找到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平衡点,适应商品社会的要求,逐步实现个人事业和生活的完满。而相反,由于从小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念,成人后再去改正和弥补就已经是亡羊补牢,事倍功半了。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财商教育方法。
例如,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却不理会孩子怎么花钱。事实上,学龄前儿童不宜给零花钱,入学阶段则可以少量给,但也应适当教育,不能让孩子盲目追求高消费,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上海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零花钱,而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可见,不培养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正确方法,就会养成孩子浪费的习惯。
又例如,“再穷也不能穷孩子”。随着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旦孩子要求到洋快餐店里大快朵颐,要求买高档玩具等等,家长们往往予以满足。但是在西方国家里,即使家庭再富也不会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不缺钱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表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宁愿将钱捐献给社会也不愿多给。身价达465亿元的盖茨只给每个孩子留下了1000万美元的遗产。“成由俭,败由奢”,这话不假啊。
再有,过度的财商教育,使孩子在金钱问题上过于偏激,或者过于吝啬成为守财奴,或者具有过度的金钱占有欲等等。比如现在过年封压岁钱给孩子,有些孩子在家长的不正确引导下,变得过于追求金钱数量,往往以得到的压岁钱数量来评价长辈的爱意。沈阳皇姑区一岁半的豆豆刚会识数,却对钱十分敏感,他会看红包大小回礼。比如,在红包中装上200元钱给他,他会马上放进自己的小口袋,然后背着人看看红包里有多少钱,再笑着给鞠两个躬,表示答谢;如果看到红包里装的是100元,他就会鞠一个躬回礼。
那么,什么样的财商教育才是正确和适时的呢?
一般来说,孩子在学龄前就应该教他一些基本的概念,具体包括,认识数字,数数,简单的加减法,大小轻重的比较,钱币的种类金额,商品货币交换的观念,以及节约不铺张浪费的好习惯等。
孩子在入读小学的前后就可以开始教他计划自己每周的开销,安排孩子每周做一定的家务或者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等,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作为零花钱,教他金钱的来源,讲解商品社会的本质,即人们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又通过货币从社会获取回报的道理,讲解爱和情感的无价等等。
当孩子入读中学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心智逐渐成熟,可以讲解一些更复杂的经济道理,比如银行利息计算,生产与消费循环等等,培养他们的经济头脑,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外劳动,勤工俭学。让孩子在吃苦过程中得到磨练,逐渐领悟人生的真谛。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些具有实战意义的理财话题,甚至可以共同创立一个虚拟的或真实的公司,一起运用自己的财商创造财富。
孩子18岁成年,踏入了大学的校门。家长仍应该在孩子身体、学业之外,关注孩子的财商发展,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孩子创业,抓住商品社会中大大小小的创富机会,逐步实现孩子自己的事业发展理想和创富目标。
贯穿孩子一生财商培养的实质是财商教育的四个方面,即理财观念、理财能力、创富欲望和事业潜能,这是需要家长们牢记于心的教育原则。
理财观念的教育。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科学端正的理财观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理财,要教育孩子其中之“道”。理财之“道”其实与人生之“道”息息相关,理出同源。人应当成为财的主人而不是相反。
理财能力的教育。家长对于孩子理财能力的教育,事无巨细,都应关注。小到简单的数学运算,大到个人理财战略和策略的设计都应给孩子适当的教导和指引。这种理财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是实践论意义上的。实践出真知,理财也是如此。
创富欲望的教育。长期在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中浸淫的中国社会,有着对追求财富的一种忸怩心态,似乎不太愿意谈金钱,谈创富。其实,人的价值衡量标准就在于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而创造物质财富正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的重要表现。家长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从小培养孩子一种追求卓越,追求富裕,追求成功的思想意识和强烈渴望。
事业潜能的培养。强烈的创富欲望还需要从小养成的事业潜能作为支撑。这种潜能除了知识素养的积累之外,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孩子的毅力、自信、坚强、正直、自律等个人素养的培养。这实际上就像育苗,园丁让它从小站稳了,站直了,长大就成了参天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