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谷
———“增胖丸增胖不增肥”;
——“现代医学证明中药增胖助长丸是一种中药增高的药品……增智增高效果明显”;
———“长期服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消瘦、偏食、发育不良、平胸、食欲不振、头晕失眠、精神衰弱等症,而且可有效促进人体脾胃功能自身的健旺和增强人体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特别是在对体质消瘦及多食不胖体质者的治疗方面,更有立竿见影的奇效”。
这是记者在一种名叫“增胖助长丸”的广告传单上看到的内容。广告单上还声称该药品是“数名专家教授依据中医传统经验,结合现代高新技术精制而成”,“增补了国内医学界的空白”,“被医学专家誉为人类健康史上的一大奇迹”。
无独有偶,在另一份名为“增肥健脾丸”的广告传单上,记者也看到了大同小异的内容。后者还极其煽动人心地打出:“增肥丸圆你一个贵妃梦”的广告口号。
既能迅速“增胖”还能“增高”甚至“增智”,这是什么药品,药效竟能如此神奇?
两星期重4公斤?
按照该广告传单上的联络方式,记者找到了河北省某医药集团生产的“增胖助长丸”在泉州市安溪县的销售点。一进店,女营业员便热情地向记者推销起“增胖药”。她说,“增胖丸”是他们公司专门针对体质瘦弱者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是国家卫生部批准“增胖”、“增高”的正规治疗用品。两个月前刚刚投放市场,一直很热销。一些想增肥长胖的大人和小孩都纷纷购买了这种药,市场反馈很好。不久前,有一个中年男人来买了两盒,服用了两个星期后,体重就增加了4公斤。昨天,他又来买了两盒,还向他的好几位朋友推荐这种药。说着,她还拿出一大叠发票证实该药在市场上很热销。记者翻了翻发票,发现销量最多的一天共卖出了40多盒。
记者随即问这种“增胖丸”的药用原理,这位营业员娓娓道来:“‘增胖丸’内含健脾开胃药物的活性物质,能有效促进胃酸分泌,加强胃蠕动,增强消化吸收促进排泄,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身材瘦弱,增肥长壮的效果。”
记者:“能不能说得再简单点?”
她说:“也就是说,服用了这种药,能增进食欲,从而达到增肥长壮的目的。”
谈话中,记者发现该药店也销售“增肥健脾丸”。药店的另一位营业员对记者说,她卖的“增肥丸”虽然价格比“增胖丸”是贵了点,但效果更好。服用了这种药,不仅能达到“增肥”的效果,而且还有“增强记忆、提高智商、增加身高”的疗效。在南安、永春、安溪、德化等地很是热销,购买者更是络绎不绝。
漏洞百出的广告宣传单
记者比较两份“增胖(肥)丸”广告传单:一份是河北某医药公司的“增胖丸”,另一份则是甘肃省某医药公司的“增肥丸”,发现其中多处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首先,这两份广告传单内容惊人地相似,简直如出一辙。从治疗原理,到适宜人群、功能主治,甚至连现身说法的人都相同。惟一不同的是价格相差了50多元。
[1] [2] [3] 下一页
有趣的是,两份传单上都说“赵煜龙”、“李园”这两个人吃了他们的药,两周内一个长了6公斤,一个长高8cm、学习成绩“一跃到全年级第五名”。记者不禁要产生疑问:且不说传单上的人是否真有其人,这“两位现身说法的人”究竟是吃了谁的药呢?对此,泉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里面肯定存在着严重的抄袭现象,其中至少有一种产品的广告是虚假的。一名药品经销商也坦诚地告诉记者,一些药品的广告经常是东抄一段,西凑一篇,根本不管其内容是否具有真实性。
其二,药准字年限。两种药品都是1995年—1996年间获批准生产的。而据营业员介绍,这两种“增肥(胖)丸”面世才两个月。但为什么1995年就拿到准字号的药,直到2001年才开始生产销售呢?对此营业员解释说,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企业生产后,往往还要经过三到五年临床试验后才能面世销售。根据这样的解释,国家有关部门是先批准企业生产药品,然后再做临床试验。但很显然,这是不符合有关药品批准程序的。
其三,“增肥丸”的广告称:“增肥丸消中寓补,消补兼施”,从而达到和脾开胃,增肥健壮之效果。而“增胖丸”的广告则进一步打出:“增胖丸增胖不增肥”,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增肥的因素”。“胖”和“肥”怎么区分,后者又有什么独家秘方能只“增胖不增肥”?记者仔细看了两种产品的说明书,其主要配方上的六种中药成分完全一样,不知道后者比前者少了什么“增肥的因素”。
其四,没有广告批文。对此,营业员的回答倒爽快:“想要药品广告批文,直接印刷上去就得了呗!”另一位营业员则辩称,这是内部资料,不对外散发,因此不需要药品广告批文。事实上,这位营业员每天都在向过往路人大量散发这种传单。
其五,“增胖助长丸”传单上注明,该药生产厂址在河南,经销点在浙江义乌,销售热线在陕西咸阳。但当记者按传单上的电话号码拨打时,热线电话竟然是空号!
“增胖丸”还是健脾丸?
令记者感到蹊跷的是———传单上叫“增胖助长丸”,但营业员拿给记者的药全名叫做“增胖助长健脾丸”。而且“增胖”的字体是黑色的初号字,异常醒目;“助长”二字的字体要小一点,而且是白色的;而“健脾”二字的字体则更小了,如果不细看,几乎看不到这两个字。到底是“增胖丸”还是健脾丸?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有关部门。
记者将增胖丸的生产批准文号报给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处。该处有关人员通过电脑查询,证实所谓的“增胖丸”真实药名应该是“健脾丸”。这位人员分析说,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只有两种:一是生产厂商向有关部门申请变更疗效范围;另外,就是批准文号被非法冒用。她同时肯定了没有收到该公司变更申请。她说,《药典》也没有“增肥药”这一药名。
那么,该批准文号是否被非法冒用了呢?记者电话采访了药品所属的医药集团的市场部。据介绍,该公司确实生产过这种药,并且销量很大,包装盒上的名称就叫做:“增胖助长健脾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媒体广告监督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说,每种中药都有法定的通用名称和功能主治,销售的中成药必须严格按照《药典》的规定标明通用名称和疗效范围,擅自改变配方,扩大疗效范围等行为,都属于假药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