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卫生知识普及亚太区域年度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世界各国正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举措,应对人感染甲型流感这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疾病无国界,我国卫生部门不仅会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疾病控制、医疗救治等工作,还要向社会公众传送对于疾病的防控知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中国积极推进“人感染甲型流感应急准备工作”的同时,一场医药物资储备大战已然打响。
医药保障体系
中国卫生部目前正就“防控应急”和“病例监测”等展开积极工作。
4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的工作主要是搜集疫情信息,并与世卫组织和美国CDC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获取信息,并正在合成人感染甲型流感的全基因序列。
4月28日公布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感染甲型流感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级疾控机构要做好相关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具的储备工作;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床位、设备、设施、药品、防护用具等储备工作,急救中心(站)要做好车辆、设备、设施、防护用具的储备工作,已有的负压病房和负压救护车要保证处于备用状态。
但上述“储备工作”重心仍在“防控”,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可提供借鉴。
这一《应急预案》就“物资储备”和“后勤保障”如此陈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安排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经费,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疫苗等物资。
而“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中型医药企业”则是具体的执行机构。在1999年《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框架下,国家要求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医药储备体制。在接到调用通知单后,企业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将药品、医疗器械发送到指定地区和单位,并对调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负责。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医药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简称“国药集团”)就承担着中央医药储备任务。国药集团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拥有覆盖全国的医药配送体系。
储备进行时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告诉记者,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其实,应对这种疫情的爆发,防疫系统的准备早就开始了,比如,抗病毒药物和防疫工具的储备,都是非常必要的。”
4月29日,国药集团总公司企划部主任朱京津告诉本报记者,公司目前还没有接到国家发改委的采购和储备指令,但公司内部已经紧急行动起来,对于包括医疗器械在内的相关医药用品的检查和储备已经启动。
他表示,国药正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一旦接到发改委的指令,可以迅速将需要的医药用品配送到位。
“和非典情况不同,目前国内还没一例甲型流感疑似病例出现。但两种疫情在发病症状和传染性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防控体系上也可以借鉴。”非典期间,国药集团亦是医药储备企业。
而据朱京津介绍,目前,国药储备的医药用品主要还是医用口罩、消毒液和抗病毒药物等。
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的抗病毒药物对人感染甲型流感的毒株仍有疗效。美国疾控中心官员23日曾指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病毒感染者类似,“流感或禽流感都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我们可以用抗病毒处方药物减轻流感症状,并且缩短流感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