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被俗称为“国药”,其在国民经济中、居民消费和健康中占据了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新医改的进行和市场的变动,中药材种植业面临市场规模扩大和出口萎缩双重现象,机遇必然伴随挑战,审时度势,才能在产业发展中顺应潮流,获得收益。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何锦国4月11日透露,即将于4月底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中医药的显著特点就是“简、便、验、廉”,群众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在一些中老年人中有很大的市场。基本药物制度里的中成药和中医药,将来要在基层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大医院也要作为首选,而且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明显会高于其他的药品。
此消息的披露,无疑为出现贸易逆差的中药行业注入了强心剂,也为出现萎缩的中药材种植业提振的精神。那么,除了医改给中药材种植的机遇,2009年,还有那些机会可以成为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商机呢?
药物不良反应给中药材的机遇
·感冒药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3月1日报道,英国政府下属的药物安全管理机构日前发现,有69种常用的非处方类儿童感冒药和咳嗽药不仅不管用,而且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危险。该机构称,要警惕大多数感冒咳嗽药都含有的15种成分,正是这些成分带来了危险的副作用。我国药剂师指出,基本上我国出售的治疗感冒、咳嗽类的西药里面都含有这些成分。
该消息虽然后来被英国媒体又予以部分否认,但对西药感冒药的怀疑再度掀起,影响了西药感冒药的销售。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中药感冒药销售的增加。在该消息披露后,从市场了解到,小柴胡、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等一批本土中成药异军突起,与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销量增幅达30%以上。众多中药企业都将此视为中药的崛起机会。随之而来的,对相关中药材的需求也必然增加。
·抗生素
随着多起药品不良反应事故的发生,关于用药安全的概念再次成为主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人滥用抗生素”的现状。据称,在美国有句话“在美国买枪容易,买抗生素难”。但在我国,不管得什么病,医生都惯例性的开抗生素类药物,而消费者即使不去医院也会自觉的给自己服用抗生素。由于滥用抗生素,使得国人体内慢慢培植出了超级细菌,而抗生素也越来越“不管用”了。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中药也具有消炎作用,而且副作用小,不会产生耐药性。
中药是我国独有的天然资源,在防治感染病方面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不易产生耐药性,广谱抗菌,毒副作用小,价廉易得(无须处方购买),可用于感染病的预防与康复。中药抗感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中药从整体水平来发挥抗感染效应,在抗感染的同时,许多药物兼有解热、消炎作用;它是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增强人体自身的抗感染能力,所以不存在“耐药性”和“反复性”的问题。
国家现在已经在大力提倡严管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此消彼长,中药抗感染药使用量的上升必将带动相应中药材使用量的上升,对中药材种植而言,是个绝好的机会。
中药材出口状况
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今年2月份,中药材对美总体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6%。2008年,多种中药材对美出口量大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枸杞,由2007年的290吨下降到2008年的29吨,降幅达90%。此外,党参下降了80%,冬虫夏草下降了67%,沙参下降了48%,田七下降了47%,地黄下降了46%,贝母下降了39%,人参下降了38%。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2月,我国中药对全球出口同比下降2.72%,对亚洲出口同比下降4.52%,对日本、我国香港地区、越南、泰国等主要中药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呈下降趋势,但是对新加坡出口仍为增幅,同比增长6.52%。2月同比增长则高达56.54%,其中提取物和保健品出口同比增幅均在170%以上,中成药出口同比增长61.55%。中药企业对新加坡市场的关注度也随之进一步提升。(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