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药代表的三年。
她不愿意多去想法律或者道德层面的问题。她有着极其简单而且明确的观点: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她“这个卑微的人”所能解决的
4月10日早晨8点整,吕雯像上班一样,出现在北京某医院门诊部门口。
下午5点,“下班”了,吕雯离开医院,回家。
这样的“作息时间”已经执行了半个月。
半个月前,公司下达了新的药品开发任务。从那以后,她每天都要泡在这家医院,目的是让公司的药品摆上医院的药房架子,并且出现在医生的处方里。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她终于和药剂科主任混了个脸熟,并且成功地找到了愿意帮她“提单”的医生。
三年前,吕雯从外地一所医科大学毕业,来到北京之后,做起了医药代表的工作。一年前,她应聘到了现在的公司。
“和早些年毕业后就去做医药代表的师兄师姐相比,他们是钓大鱼,我现在只能捡点小虾了,还得提心吊胆。”吕雯感叹道。
曾经的好时光
即使是“只能捡点小虾”,吕雯还是觉得自己幸运。拥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之后,她也积累了一些用得上的资源,足以确保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免于失业的恐惧。
如果在今年大学毕业,毫无社会资源与家庭网络,吕雯甚至连一份医药代表的工作都很难找。公司开始招聘大量的实习生承担部分代表们的工作,领导们认为,这些实习生们“便宜又热情”。
刚开始做的时候,吕雯没少遇到冷脸,被直接撵出来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过了新入行都会遇到的那些坎之后就好了,现在的吕雯能轻松地和医生们打着招呼,去医院的次数反而少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家访”上。
早几年进入这个行业的医药代表们遇到过好时光。高出吕雯两届的一个师兄实习时就去做了国内一家知名药企的医药代表,毕业一年后就在当地买了房子和车子。这个成功案例在她所在的班级流传了很久,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班同学的择业取向。
吕雯毕业的时候,当获得省城医院编制的可能性丧失之后,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药代表的职业。
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每个人能够获得的回报自然就与日递减,月薪普遍过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与此同时,知名外资药企成为几乎所有医药代表们共同期待的“流奶与蜜之地”,并以成为其中的一员为荣。除了可预期收入的诱惑之外,更为规范化的操作也为他们所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