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医改,强者恒强。新医改中,我国医药商业将通过不断的收购及兼并提升行业集中度。
当行业并购风潮大热时,回头看看几年前商业巨头的收购行为,就不难理解了。早在2004年,国内商业巨头A为在经营毛利率持续走低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以实现较快的利润增长做出布局:收购青海B制药集团近50%股权,同期收购中南地区C药业20%股权。
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商业收购上游生产企业股权,工商连体,使企业盈利增长获得更加牢靠的支撑,前瞻性地与行业加强集中度的发展战略方向相吻合。这种吻合当然不是偶然的,A的举措生动地呈现了收购的绝妙。
巩固专业药品的经销地位
长期以来,中国对麻醉药品这类特殊药品的经销管理十分严格,一般由国家指定的医药商业机构定点销售。上述B药企是我国重要的麻精药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结构、盈利前景及发展状况良好。作为全国性大流通企业,A同时也是国家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总经销单位,它从长远发展出发,通过收购,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巩固特殊药品的总经销地位,形成较明显的垄断优势。
提高未来盈利能力
长期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麻醉药这类特殊药品的监管特别严格,即国家下计划、定点生产、经批发企业直接到达医院。据笔者了解,我国麻醉药品在流通领域的毛利率超过20%,虽然一度有商业集团多年来都是全国惟一的一级经销商身份,但特殊药品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变。
首先,前几年开始,结束了全国只有1家麻醉药品总经销的历史,产业由绝对垄断走向相对垄断。其次,这一特殊市场基数低,扩增速度快,增长空间巨大。再次,特殊药品消费升级。具体体现在使用病症扩大、使用时间明显延长、高价取代低价方面。
2007年,A企业销售报表显示:2006年麻醉药品的生产及销售占到国药净利润比重的55%左右,其中B与C的相关业绩分别占A净利润比重的11.3%及8.2%。通过这样一组数据不难看出,麻醉药品的巨大前景及可观利润。
对A而言,此番收购不只是一项单纯的投资回报,更是其向总经销产品上游的一次产业扩张,有效延伸了其“专营链条”。
藉此,企业可利用总经销特权及对该类药品市场销售走势、渠道的了解与控制,有效协调产销关系,更有针对性地实行以销定产、扩大销售,为国药增加新的利润份额。
点评
正确的行业发展预测
细细想来,虽然医改细则还未显山露水,但大方向早已锁定,因此,完全可以将上述收购行动归结为对行业发展形势的正确预测及决策。此举不仅盈利稳定,更可抵御新增一级站带来的冲击。
天时地利的完美结合
据笔者了解,2004年,青海B药企已面临经营规模与投资不匹配的严峻局面,潜在的生产经营能力远未发掘。而A把握了收购良机,实现了天时地利的完美结合,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长短兼顾的战略规划
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至2007年,A企业由于参股而获得的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15%。并且随着麻醉药品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一效益有望稳步攀升。
无论从战略布局还是从经济效益角度,无论从近期收益还是从长期回报看,这都是一个成功的收购案例。(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