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将业务扩展到我国的农村和西部,拜耳2008年的业绩增长了47%,成为在华跨国制药企业的“老大”。
新医改方案4月6日正式公布,政府推进全民医保和加强县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在这两方面国家财政将投入巨额资金予以支持。
作为以政策为第一导向的医药行业,其市场格局将必然产生变化。有专家预测,随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具体措施逐步出台,低端市场必然会在未来10年里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政策导向的刺激下,敏感的外资企业纷纷调整战略措施,向纵深布局、向西部挺进,拜耳更是先行一步,在原来三级市场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四、五级市场的拓展力度。
政策利好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在医疗和药品的消费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医药企业把市场划分为三级,并对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由于其产品价格相对国内产品要高出一大截,故一般都以高端市场为主要阵地,广阔的西部边远地区和县乡村市场鲜有跨国公司的身影。这几年,形势有所转变,特别是随着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政策的改革,市场的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外企已经开始逐渐向三级市场和西部地区渗透。
在医改方案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同时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保障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投入的8500亿元资金中,相当部分将用于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把县、乡、村等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好,由此,县级医院市场将必然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层级,并将带动农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外资企业已敏感地捕捉到了政策面的变化,并已经开始了相应的市场策略调整、基层合作以及营销队伍的布置。
进军西部
德国拜耳医药保健近日公布了其亚太区2008年的业绩:总销售收入为9.1亿欧元(合13亿美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达到23%。这一增速比2007年的18%高出5个百分点。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拜耳先灵的亚太业绩增幅不减反升的态势令人关注。而在拜耳先灵亚太区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中国市场,对其业绩贡献达到48%,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更令人关注的是,2006年,拜耳并购德国先灵完成全球整合后,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公司凭借2007年达43%、2008年达47%的高增长,大大超过了市场同期的增长速度,一举坐上了在华跨国制药企业的头把交椅。且据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医院市场,拜耳先灵第一次成为占有率最大的医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