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进医保难,是业内公认的事;国产新药进医保,就更难了。对企业来说,不仅可能丧失庞大的医保蛋糕,对患者而言,也有可能因某种药没有及时进医保而背上沉重的自费负担。因为国家医保目录4年来未更新,各大厂家对国家政策应鼓励国产新药特事特批尽早进医保的呼声也一直未曾停息。
近日,治疗高血压的国产新药“依叶”进入市场,但却不能医保报销的事情让患者刘先生很苦恼。“为什么专家推荐的疗效好、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药不能报销,而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却可以报销呢?”
无独有偶。东阿阿胶的“瑞通立”为国家二类新药,于今年4月上市,但至今未进入医保目录,即将上市的一类新药“重组人白介素-11(Ⅰ)”也将遭遇同样的政策壁垒。而丽珠集团即将推出的重磅一类新药“艾普拉措”在筹划进入各地医保目录时,也碰到时间的不确定性、各地要求不一致需准备不同资料等各种难题。
苦等国家医保目录更新
据了解,国家对新药何时可进入医保并没有硬性时间规定,但自2004年国家医保目录制定后,有两年一增补的说法,也就相当于目录外的药品每两年才有一次进入医保的机会。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自2004年至今,国家医保目录都没有增补过,也就是说,4年来没有一个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有关部门说要等医改方案出台后再配合调整,也有不确定的消息说今年下半年会调整,所以大家都在等。”丽珠集团负责研发的副总经理陶德胜告诉记者。
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医保政策较为复杂,各省还有各省的“自留地”,即每个省有大约15%的品种可自行调整增设,各省又会给下辖的各地市制订自己地方目录的权利,这个比例也不尽相同。而医保本身也品类繁多,如城镇居民医保目录、职工工伤保险目录、新农合的目录、军队的军保目录以及老干部医保目录等,其中以城镇居民医保目录涉及的药品品种最多,覆盖面积最广。
尽管进了国家医保后,进地方医保的可能性才更大,但在对国家医保目录不知何时调整的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各药企都在为能进各地方的医保目录而逐一努力,毕竟广撒网才能广收获。
国内药企期盼绿色扶持通道
然而,新药想要进入医保还是比较困难的事。“主要是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政府部门对新药未必认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外还有对新药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怕刚上市的药疗效还不确切。”该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国外的一些常用药想进入我国医保目录就相对容易,“这些药往往是国外应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品种,疗效比较确切,在国内医学界的知名度也较高,容易进入。”
对于新药较难进入医保的现实状况,陶德胜认为,国家其实应该鼓励新药尽早进入医保,这对各方都有好处。“对政府部门而言,可以在新药进入医保后对其进行价格管制,有效地对该药的价格进行监控;对企业而言,销售相对更有保障,稳定的收入也可以鼓励企业对研发加大投入;对于患者而言,用有些药物已经没有效果,换种新药尽早治疗更是等同于挽救生命。”据了解,以“依叶”为例,费用只有进口药的1/8,由专家测算,在额外不增加药费的前提下,如果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半服用“依叶”,我国每年可减少19万新发脑卒中病人和11万脑卒中死亡病人,节省医疗费用高达近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