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斥国际财团诋毁 誓向日韩产中成药讨回全球市场
估计方舟子应该为此而难堪了:当他以科学打假斗士形象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废除中医药”的论战时,殊不知却成了另一场更为浩大的“中医中兴”运动的导火索。来自中央高层种种利好消息,确切地证实了这点。一度沉沦的中医药界也借机集体反思:在激荡千年的中医药传承过程中,我们到底哪儿错了?
2007年10月27日,200多位国内中医药界顶级名流齐聚一堂,“2007年传承中医药高层论坛”在重庆渝州宾馆如期举行。
“这是中国中医药界的春天——在此,我感谢大家能够参加这个春天的聚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副主席委员、福建畅弘健康药业董事长周鑫为这次聚会感到兴奋,其热情洋溢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
30年前,一场不该发生的医疗事故改变了周鑫的一生。“我亲眼目睹一个活生生的人,被西医的方法医死了,”而周鑫当时正是那个治疗专家组的成员。每每谈及此事,他总是心里很激动。“如果运用中医,我能保证完全可以医治好他。”
也是那次事件,促使周鑫以西医专家的身份转入中医领域。但这一次事业的转型,却让他亲历了中医药业的集体沉沦。
中医门诊无人问津
10月25日,医师艾显江的门诊室里,门可罗雀。而在他的隔壁,西医门诊则门庭若市,队伍已经排到自己的门前。艾显江站起身,朝嘈杂的人群嘟囔了一阵,重重地坐回自己的位置。
艾显江,毕业于成都医科大学2003级中医系。毕业那年,大多同学因为难以就业,而不得不转战其他行业。艾显江和其他3位同学幸运的实现了“专业对口”——通过关系,艾显江在江津区人民医院谋得中医师一职,月工资1500元;另外3位在药店谋了份卖药的差。
幸运的艾显江却很快失去了成功的喜悦:全院几百位医务人员,却只有4名中医师,他平日的工作也清闲得可怜。“都去看西医了,西医看不了了,才想起我们中医来。”艾显江对此颇为无奈。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开具西医药方,可以拿到数倍于中医的提成,中医师看病不开中药已非常普遍。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的中医师中,只有10%的中医师开汤药处方。
“我现在有些后悔学这个专业了。”艾显江说。
中医学生就业困难
同样的尴尬也摆在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书记周天寒的面前。周天寒告诉记者,作为中医的“摇篮”——中医教育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中医校园里捧着西医书本,一心钻研西医课程的大有人在;新生报道处,中医专业几乎无人问津,而西医的门槛却被踏烂。
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自然医学组织健康促进会副会长章琦认为,“中医风险大、投入高(中医都是5年学制),但就业市场黯淡”是影响中医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过去没有中医学校,只能靠家传、自学。如今我国32所中医药院校居然只培养出27万中医——而这一数据在解放前为80万——其中90%尚需重新温习四大经典,实在令人担忧。”章琦说。
更令周天寒不能理解的是,当前的中医课程中有一半居然为西医课程,这让很多慕名前来学中医的学生大失所望,学习中医的热情也随“西医热”的升温而下降。周天寒时常看到,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中医课本崭新如簇,而西医课本却已“风烛残年”。
“这些学生很可能是未来的中医专家,我不想放弃任何一个。但现实却让我无能为力。”周天寒说。和国学、京剧一般,中医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
国际财团居心叵测
在章琦看来,艾显江的困惑和周天寒的无助,只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西医药逐渐吞噬中医药领地的现实例子。
从市场层面来看,中药如今已经被西药打得遍体鳞伤。中药业的现状是,“生产企业弱小、成长艰难,国有企业连年亏损日渐倒闭,民营企业又没有足够的科研资金。”雪上加霜的是,为了生存和利润,一些企业甚至不惜造假药,败了中药的名声。
另一方面,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却日渐增大。据章琦介绍,当前,美国大约有6000万人服用中草药,其中1600万人服用的是中国草药食增补剂。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国际市场中,中国中药出口份额只占到3%—5%,每年的出口总额不到30万美元。而凭借中药基础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却分别掌控着80%和10%的份额。
据悉,日韩等国正努力地进行着中医药的研制和开发,研制出的特效药品,以高出国产中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销售到世界各地。例如,日本生产的“救心丸”,是在我国的“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的,年销售额上亿美元;韩国的“牛黄清心液”源自我国的“牛黄清心丸”,年产值也近1亿美元。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中医药还面临着西方财团的诋毁和攻击。“他们看中了中国十几亿的市场,从经济上、思想上、精神上等各个方面彻底地打击中国中医药。”据章琦介绍:早在1980年代,美国洛克菲勒财团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曾制定了消灭中医的计划。他们的做法是,用财团资金资助一些国内中医专家,让其找中医的不足,以此来打击中医的发展。海外媒体曾调查披露此事。对此,《实用中医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罗荣汉认为:“中医药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西方财团的诋毁有关!”罗荣汉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媒体舆论攻防战中,经济实力薄弱的中国中医药企业处于守势,其地位日趋衰落。
将近20年前,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曾直言,中国医务人员“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重庆论战拨乱反正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7年4月,方舟子借重庆书市开幕之机,入渝宣传新作《科学成就健康》、《批评中医》。而在此之前的3月18日,方舟子就在中国协和大学和医科大学,提出了“废医验药”的论调。
时任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的马有度决定,联合重庆各大医药组织,对其进行批判。
4月27日,马有度、重庆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中药博物馆馆长刘光瑞以及医院、学校等十几人来到重庆电视台某节目中,与方舟子展开了论战。
在与方舟子的正面交锋结束后,重庆各大中药组织联合70多家药企召开了中医药座谈会,商讨对付之策,并决定举行一个传承创新中医药高层论坛暨批驳“废医验药”谬论的论文大赛。这也就是文章开篇时提及的“2007年全国传承创新中医药高层论坛暨批驳‘废医验药’谬论论文颁奖大会”的由来。
而正当民间为“中医存废”问题争论不休,中央政府的种种举措却让业界看到了希望。
2007年8月29日,“全国中医中药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中医药要整修思想,继续加强继承和创新工作。”10月1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发展中医治疗未病优势,促进人类健康。”
国家行动在渝发端
10月15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在石家庄等9个城市开展中医坐堂试点工作。而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的最终定稿中,在论述“中西医并重”时,增加了“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容。
“中医药的春天终于来到了。”周鑫感慨道。
业内人士介绍,2006年,国家投入西药的研发资金为140亿,而中药仅为30亿;今年西医为140亿,而中医则达到了70亿。此外,国家还决定普及中医教育,允许中医师带徒弟和在诊所坐堂。
重庆的情况是,不仅重庆医科大学已经成立了中医学院,据称重庆邮电学院等部分高校也正在进行中医学院的筹建和准备。据马有度透露,“重庆曾经有过中药管理局,但后来被撤销。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重庆也计划重新开设中药管理局。”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