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份以来,国家对全国的医药产业进行清理整顿,并掀起了一场“药监风暴”。为此,海南制药企业已感受到阵阵“寒流”,怎样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站稳脚跟?又怎样在阵痛中恢复和发展?这是海南制药业当前面临的考验。
“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海口乃至整个海南的药品产业正处于困难期,目前海口市正酝酿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构建有利于风险资金进入的体制和平台,以吸引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制药项目落户海口。”2007年3月8日上午,海口市药谷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向媒体做了如上介绍。
据介绍,海南生态环境好,资源丰富是各地投资商的共识,制药产业已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海口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为海南药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目前海口市医药工业企业从1995年的16家发展到2006年的6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医药商业营销额40多亿元。此外,海口还创建了一批国内驰名商标,医药产业研发技术力量不断得到加强。
海口市药谷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说:“在海口的医药企业中,研发能力强,生产经营规范的企业不在少数,随着那些不规范的中小型医药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行业整体环境将得到改善,也将给海口药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制药企业,都认为国家政策的调整从长远来说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海南制药企业的转型和突破。
“海口药谷是海南药业的龙头,正处于建设初期,在发展医药产业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海口市药谷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国家进行医药产业清理整顿的过程中,海口市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调整,加大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利用海南的海洋资源、南药资源开发医药产品的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那些立足海南优势资源进行发展的医药企业。
据称,目前海口药谷二期招商顺利,海口市政府将在新药研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以吸引中外投资商来海口投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