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前通过专家认证,获准组建。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方面取得了相当成绩,已分离和鉴定了几千种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发现了不少具有明确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有的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研究和综合利用不够,有关科研成果亟待快速有效产业化。
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每年完成十几项科研项目,能够实现成果转化的很少,尤其是在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面,具有抗肿瘤或抗菌等活性的新化合物不断被分离、纯化,却没有进一步开发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科研项目转化的技术平台。厦门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有望改变厦门目前生物与新医药企业规模小、研发力量弱的状况,把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与制药企业的产业化优势结合起来。厦门海洋微生物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
据悉,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率先在国内开展海洋放线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从1995年起开始较系统地研究我国东南海域海洋微生物资源,侧重研究台湾海峡海洋动植物共附生微生物及其活性物质,已具备了从微生物的菌种分离培养、活性物质的筛选、分离到结构鉴定等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海洋微生物新药的研发,并具有一定的成果转化经验。学院曾从海洋土壤杆菌1202菌株中分离到免疫活性多糖,初步的活性检测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抗肿瘤活性,且无毒副作用,已制成口服胶囊产品转让给企业,后续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