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国内品牌奥运会的中央电视台年度广告招标,上周末结束。群雄崛起的医药保健企业再度引人注目,总中标额仅次于食品饮料而屈居亚军。而来自广药集团旗下的潘高寿,连中四标而成为全国医药界中标最多的企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过去安于做区域品牌,到如今高调打造全国品牌,意味着“潘高寿”这一百年老字号的现代化转型,也标示着广药集团这一传统医药航母,在实施北伐战略中营销策略全面升级。
医药保健仍是广告大户
一年一度的央视广告招标,曾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品牌奥运会,而国内经济界人士更称之为“经济风向标”。言下之意,预测下一年哪些行业最为风光,看看央视广告招标即可。
此言不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白酒的疯狂,还是VCD等家电企业一度风光无限,央视广告无不在昭示当年的经济热点。令人关注的是,医药保健企业始终是其中的热门,比如哈药、比如脑白金。不过,随着近年国家有关医药政策的调整,医药保健品利润的下滑,其广告支出也一度被甩到食品及化妆品之后。
刚刚结束的2006年央视广告,则证明医药保健品的雄起。其总中标额为11.5亿元,仅次于食品饮料的14亿元而屈居第二。而排在日化(9.58亿元)、邮电通讯(5.59亿元)和家电(4.7亿元)之前。传统的中标客户如上海健特生物、民生药业、吴太感康药业等今年依旧保持了稳定的投放,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医药保健企业,如广药潘高寿、北京同仁堂、贵州同济堂、西安亨通光华制药、云南白药、仁和药业等。
潘高寿成“黑马”连中四元
医药企业的雄起,显然与相关政策刺激密切相关。今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调整制药企业广告费税前扣除标准的通知》,自今年起,制药企业广告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由8%提高到25%,当年超出比例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
不过,潘高寿首次夺得央视四个广告标段的标王,更多则缘于另一个原因:企业发展战略需要。
“夺取央视广告‘高地’,是我们打造全国品牌的必然选择。”潘高寿总经理魏大华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广药集团的统一部署下,潘高寿一年前也向全国发起“总攻令”,要将“潘高寿”这一岭南著名的中药老字号,推向全国市场。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对全国市场的整体影响力,还是对农村市场特别是北方市场的渗透力,央视都是最佳选择。
“标王”如何化解各方风险?
不过,戴上央视标王“王冠”,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一定能踏上成功之路。这一点,从曾是标王的“太阳神”的衰落、“爱多”的折戟,都不难看出。那么,潘高寿首次进军央视广告,就斥资4300多万元,去夺取四个标段的标王,其风险又如何化解?
“我们是有备而来。”魏大华说,这种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心理准备容易理解,就是具有打造全国性品牌的意识。物质准备则是实打实的基础。魏大华说,潘高寿此次进军央视,只不过是企业打造全国性品牌的一个动作而已,并不是一时冲动,为此已做了近一年的整体行动———广告升空,就需要营销的地面配合。一年前潘高寿发起的营销“野狼行动”,目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即在全国各个省市区都建好二三级分销网络。而且今年企业已完成50%以上的销售增长,近百倍的利润增长,“这些都是很好的物质条件”。
“当然,即使中标我们也不一定要做足4000万元。”魏大华笑着说,一切都要视实际经营情况而定。他表示,由于此次竞中的四个标段性价比较好,中标后已有不少企业和广告公司前来打探是否能转让一部分时间,“稍一转手就能赚一百万”。
潘高寿生产线
魏大华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