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集团的IT建设主要是围绕投资有效性和专注主营业务这两方面开展的。而这两方面正是医药企业总体IT规划的前提,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IT规划所扮演的角色正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
作为北京市最大的一家医药企业,北京医药集团是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个缩影。公司决策层认识到,面对新的医药发展形势,制订一套切实可行且能够迅速起效的信息系统方案是切时之需。在这样的形势下,北京医药集团在2002年就从内部的局域网建设、基础建设到员工信息入门等方面着手,搭建起了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为公司的发展及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仅仅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
2003年,北京医药集团信息化规划项目正式启动。结合北京医药集团的战略规划,肯思捷信息系统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集团的咨询服务。近期,这个项目的整改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有专家认为,IT规划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在医药企业的战略布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调研:先量体后裁衣
据北京医药集团战略发展部副经理王鑫彦介绍,在与肯思捷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中包括:通过对医药集团的信息化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形成《北京医药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提出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蓝图和实施的方法、策略、步骤等建议,帮助企业制订IT的组织机构、关键流程、第三方服务管理、产品编码等规范。
此次北京医药集团IT服务提供方——肯思捷信息系统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利强表示,公司在为北京医药集团制订IT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北京医药集团的实际情况。
据他介绍,在进行IT规划前,该公司分阶段地做了几项工作:首先,对医药行业进行调研;肯思捷和北京医药集团还与北京市信息化促进中心一起对包括上海医药集团、广州医药集团在内的国内一些大医药集团进行调研。白利强说:“通过一些渠道我们搜集了一个国外的大的医药集团的IT发展情况,之后又做了一份同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作为重要的参考。”
其次,开展内部信息化发展的调研。通过发表格、面对面的访谈,全面地调研了北京医药集团所有的下属企业和总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并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汇总了各企业的情况,对北京医药集团目前所有的信息系统,包括网络的技术、应用的现状、信息的现状都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并对医药集团现状有了清晰的定位。“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了书面报告;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征求意见。以企业的管理战略为基础的IT规划,也必须先量体后裁衣。”白利强如是说。
规划:服务企业战略
无论是市场拓展也好,内部改革也好,IT部门都是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它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对此,各大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IT规划应该服从大的管理发展趋势,它的调整必须服从于已有的、成型的集团策略。
同样,对于医药企业也是如此。近几年,一直向着整合整个北京医药资源方向发展的北京医药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注重加强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加强资本的运营。在医药集团明确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后,信息化便成为落实战略规划,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王鑫彦告诉记者,北京医药集团的IT建设主要是围绕投资有效性,并专注于主营业务两个方面。他认为,这两个方面是医药企业总体IT规划的前提,企业发展战略必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IT规划所扮演的角色正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
白利强在谈到此次为北京医药集团做IT规划时说,这个规划首先是在北京医药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体的目标就是要理清北京医药集团IT建设的发展状况,包括资产、人员管理信息化的情况,参考国内外医药行业IT发展的情况和思路,在这个基础上作一个诊断,找出北京医药集团在IT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然后做一个整体规划。
事实上,不论是正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还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咨询机构,很明确的一点就是,IT咨询实际上是服务于管理咨询,然后再支撑战略咨询。北京市信息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李伟认为:“以前的企业买了机器不知道买软件,买了软件不知道买服务。后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明白,在信息化建设中,如果最初没有规划,后期要应对的事件就太多了。”
白利强表示,从北京医药集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企业在软投入方面已经开始逐年加大。IT咨询包括前期的咨询、实施、监理、测试、安全及一系列的服务,最终是服务于企业的。有专家认为,医药企业的IT规划必须是个性化和有效的,它必须保证信息化主体在实施中质量得到保障,工作品质得到提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效率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