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家印度最大的制药公司公布的2005年首季财务报表结果并不理想。由于印度国内市场上税收的变化,加之新药研发成本上升以及海外市场无情的价格竞争压力导致了这些财务报表利润的滑坡。
由于企业仍需要大笔金钱用于欧美市场的营销投入,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大印度制药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仍不乐观。
先前一项对10名证券分析师的调查显示,四大印度制药公司(南新公司、太阳公司、悉普拉公司及阮氏公司)的利润将同比下降了4%~48%左右。其中,悉普拉公司与太阳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印度国内市场,南新公司主要依赖于其海外收入,而阮氏公司则对其收入来源未置评论。
4月,印度开始采用一种新的增值税制度用以取代原先的销售税。这一变化促使印度药店在今年头3个月内尽可能地少进货,以保证4月份开始库存大量增加而减少增值税的支出。据行业分析家估计,今年第一季度印度国内药品采购减少了30%~40%。
税收制度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消费税的计算基准从出厂价改为最高零售价,从而加大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由此,2005年的第一季度成为了大多数印度制药企业艰难的一个季度。
虽然以后的药品销售将逐渐恢复,但大多数公司可能并不能恢复到以前的利润状态,其原因主要就在于研发成本、新药注册费用以及海外市场与新兴市场营销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南新公司与阮氏公司还将试图挑战欧美公司的专利有效性,从而加大了诉讼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美国仿制药市场竞争的火药味不断加剧,从而导致价格不断下降,进而引发利润危机。
总部位于新德里的南新公司已经发布了2005年盈利预警公告,而且正准备豪赌一把,推出全球最畅销药物——辉瑞公司立普妥的仿制药。目前,关于立普妥专利有效性的法庭裁决将可能于今年7月作出。不过,即便南新公司能够胜出,这场官司也会进入上诉阶段,从而使得立普妥仿制药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出现。在英国,南新公司的机会也不多:今年第一季度,为了解决产品定价过高的麻烦,南新公司向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中心支付了450万英镑(860万美元)。
3月,阮氏公司与ICICI风险投资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承担新药研发费用。这项协议同样包括阮氏公司过去的新药研发项目,从而令公司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研发成本占去了整个公司成本的15%。与南新公司不同,阮氏公司去年并没有源源不断的产品在美国上市,由此,今年印度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将对阮氏公司产生更大的影响。
悉普拉公司的海外销售将因其美国合作伙伴的努力而增加,但公司在印度国内的销售可能会紧缩。
太阳公司的出口占整个公司收入的20%,公司在传统市场上的表现疲软。不过,太阳公司在美国已经递交了12项新产品上市申请。不仅如此,太阳公司还对德国Altana公司的泮托拉唑专利有效性问题发起挑战,并计划上市这一产品的仿制药。
自2005年以来,印度孟买证券市场的卫生保健业股指已经下跌了近20%,而去年同期仅仅下跌了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