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并购派系是指对医药产业领域内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行并购的企业集团,它既包括集团的母公司,也包括母公司所控股或控制的其他所有集团成员。中国医药产业目前正处于剧烈整合期,一些医药并购派系在医药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各路诸侯甚至是全国豪强,随着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的逐渐提高,这些医药并购派系将成就未来中国医药产业格局的雏形。
2005年首季度频频出击的并购派系当首推华源系、健康元系和复星系。
华源系
华源系是国内药界的老大,无论从资本规模、市场覆盖范围、产品结构来看都当之无愧。其中,搭建华源系大生命产业平台的是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华源生命产业),它以打造中国生命产业的“航母”为目标,涵盖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和医疗健康等四大业务领域,整合了华源旗下的所有医药相关产业。
华源系在2005年首季度的并购活动较为活跃,并主要集中在上海医药集团这一支系上。1月,华源生命产业以1.25亿元价格正式收购上海医疗器械集团50%的股份,其另外50%的股份属于上药集团,因此华源掌握了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全部股份。与此同时,上药集团还出售了仅有的罗氏(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36%的股权,罗氏维生素由此从合资公司转为外商独资公司。3月,上药集团与重庆麦克医药合作组建合资公司,借麦克力量进入重庆的连锁药店市场。此外,上海医药重组新华鲁抗的方案也在该月获得国资委批复。
华源系这一系列并购行为充分体现其大生命产业的战略思想。收购上海医疗器械集团使其成为该领域全国最大的制造商、经营商和服务商之一,完善了其在医药行业的整个产业链;而重组重庆麦克则是扩大其业务的地域覆盖范围,如果说年前与北药集团、新华鲁抗携手开拓了北方市场,那么此次与麦克合作则是将业务范围延伸到西南地区。
华源制药华源制药是华源系大生命产业布局中的旗舰公司。其整体营运实力较佳,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和总资产均处于上升趋势。自2001年以来,华源制药的资产规模呈匀速增长状态,年增速一直为10%(见表1)。作为华源系的医药旗舰,华源制药当属华源系医药并购的先锋之一。
华源制药的旗下子公司多数分布在华东地区,部分分布于东北地区。华源旗下的子公司从事的业务领域涵盖了医药工业的化学药、化学原料药和中药等子产业,但是尚未涵盖生物药产业。对于华源制药而言,生物制药是其空白领域。或许其在下一步的并购扩张中,会在此方面有所行动。
上海医药作为华源系内上药集团的优势资源组合,上海医药的医药产业覆盖范围比华源制药更为广泛。尽管其整体营运实力在(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绝对值上高于华源制药,但是其发展趋势却不如华源制药。
据表2分析可见,上海医药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但速度略有放慢,其利润在1.4亿元上下徘徊。将其与华源制药进行比较发现,上海医药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上均不如华源制药。如果华源系要考虑使用上海医药(包括上海医药背后的上海集团)作为进行医药并购的力量之一,那么其必须在并购的医药产业组合上尽量考虑赢利能力较强的医药子行业或医药公司,而不能简单地再去追求资产或收入的增长。
双鹤药业与前述两家公司不同之处,双鹤药业目前虽然处于资产扩张和市场扩张的状态,但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已经放缓(见表3)。目前其主要精力仍应放在提升自身的赢利能力上,力争让赢利能力和扩张能力保持一种平衡。
双鹤药业的子公司也涵盖了医药工业以及医药商业,这也符合双鹤药业的大医药和大商贸战略特征。由于原有的集团管理问题较多,目前双鹤药业的当务之急是对旗下的这些公司进行整合,改善管理。同时,2005年首季度,华源系中较为重要的人事变动出现在双鹤药业。现任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李昕正式上任双鹤药业总裁,填补了双鹤药业空缺了4个月的总裁一职。
近一段时间以来,华源系的并购活动围绕着“做大”医药产业而展开。而目前华源生命产业旗下的医药公司基本覆盖了医药生产的各个子行业,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医疗器械、制药机械等;而上海医药成熟的销售网络与模式,进一步将华源生命产业在生产上的优势延伸到营销上;与北药集团的合作更是彰显其将业务遍布大江南北的雄心。可以预见,华源系的下一步行动将是把医药产业“做强”。为此华源将有几项当务之急的工作需要开展:首先是对双鹤药业进行重组,由于双鹤的大输液行业在国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华源与其联合意味着掌控了国内大输液行业的命脉,对双鹤进行重组也就意味着对国内大输液行业的整合;其次,此次上海医药与重庆麦克的合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麦克的资金链条紧张,债务达到1.8亿,因而麦克资产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上海医药应该在并购速度与并购质量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除此之外,华源生命产业下一步将跨越区域限制,从地方军进阶为中央军,据传闻其总部将从上海迁至北京。笔者认为,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等资源的共享,是使华源生命产业成为全国性的医药企业更为重要的事情。
健康元系
健康元系是由太太系演变而来的,旗下有多家知名医药企业,产品涵盖处方药、OTC及保健品三大领域和多项业内知名品牌。
健康元系在2005年首季度的并购活动相对活跃。首先健康元成功避开收购要约,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如愿以偿地成为丽珠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为其向药品领域延伸提供了战略保证。在2月份,健康元还决定合并旗下的太太医药贸易公司,旨在提高医院、医生及医药公司等流通领域对健康元的认知度,塑造健康元的整体品牌形象。健康元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综合性制药企业,并且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制药企业。它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和投资活动,逐渐调整产品结构和利润结构,一步一步实现其发展目标和战略。
丽珠集团
近几年来,丽珠集团财务表现不俗(见表4)。其产品结构完善,业务的地域分布也较为广泛和平均,去年丽珠集团的良好业绩相信是健康元决定全线掌控丽珠的主要原因。
成为丽珠第一大股东后,健康元对其进行一系列整合。出于资源最大化的考虑,丽珠集团的控股企业利民制药的营销队伍并入集团营销公司,营销由此成为丽珠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其次是资源整合,经过近两年的整合,丽珠合成制药、四川光大、上海丽金、福建福兴已经成为丽珠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利民和新北江的股权也在90%以上,过去凝聚力不强、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都一一得到有效解决。
2005年第一季度,健康元原代总经理朱保国辞去职务,由具有外企背景的孙嘉哲接任。朱保国由此从日常具体经营管理事务中脱离出来,以便将主要精力放在集团战略层面的管理上以及与丽珠集团的深度整合上。此项人事变动与健康元的一系列并购和投资行为一样,都是健康元期望将自身打造成为综合性的知名制药企业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按照健康元的说法,其近几年的目标是,在未来5到10年内使公司进入中国医药行业前五名。
复星系
复星系的龙头企业为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产品、药品制造、药品销售、医疗器械等,2004年12月由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复星医药,显示了专注医药行业的决心,免去兼作其他行业的嫌疑。
近几年来,复星医药的财务状况表现良好,总体处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见表5)。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表现更为突出。复星医药优秀的财务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外向型战略。复星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进展得很好,有多种产品获得美国FDA认证,远销海外;而旗下多家重要的医药流通企业,如复星药业、复星金象、永安复星都保持着较高的盈利水平,因而其医药营销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2005年首季度复星系并购活动的规模和影响虽不如华源系和健康元,但在业内也掀起了一股小风波,且对其今后进军海外市场有重要作用。1月8日,复星医药出资7,300万元人民币受让自然人钟德宏先生持有的重庆凯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70%的股权,而凯林制药的另外30%的股权为复星医药的控股子公司——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持有,所以复星医药实际上完全掌控了凯林制药的股权。1月11日,复星医药的控股股东——复星集团分别与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西大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英富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本次转让完成后,复星集团将合计持有公司466,845,912股发起人法人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6.5%,仍为公司控股股东。
如果说复星医药收购凯林制药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其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的话。那么,复星医药的更名似乎是其梳理整合旗下医药业务的决心和开始的标志。
(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