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已是世界公认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更有人预言世界不久可能进入“生物经济时代”。在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下,我国台湾地区也积极追赶时代的步伐,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生物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据统计,2003年台湾生物技术医药产业的营业额约为1313亿元新台币(下同,1美元约合34元新台币),比2002年增长约10%,其中制药业营业额约614亿元,医疗器材业营业额约406亿元。
为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台湾下一个优势产业,台湾有关部门将生物技术产业列为“两兆双星”的重点产业,并规划未来5年生物技术产业营业额每年平均增长25%,10年内成立500家以上的生物技术公司,并于2010年前促成18个生物技术成功投资案例,带动生物技术产业整体发展。其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具体做法包括: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科研开发,加强技术转移与商品化,加强人才培育与吸引,以及加速推动投资与合作。台湾“工业局”提出了相关优惠辅导措施,包括:租税优惠、研发补助、研发贷款、工业区租金优惠等。另外,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的奖励重点包括:研发人才培训支出的投资抵减(成本)、新兴重要策略性产业5年免税等。台湾有关方面希望借助这些优惠措施吸引更多厂商在台投资。
由于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单位落实推动工作,台湾特别成立“‘经济部’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发展推动小组”,以执行并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作为各部门沟通、协调、整合的桥梁,并推出各项有助台湾生物技术发展的研发奖励措施及补助计划。另外,台湾还计划投入150亿元,建立3~5个基金,把台湾打造成为亚太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台湾业界对于发展生物科技产业也同样非常看好,热情极高。2004年1~6月台湾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增投资额约为95.37亿元,许多公司纷纷建厂。其中永信药品工业公司投资24.2亿元,在台中科学园区申请5公顷用地设代工药厂及研发中心,以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标准生产抗生素、降血脂制剂,外销美国。科隆科技公司投资4亿元,新建厂房,进行医疗器械制造。创盛基因科技公司投资3.4亿元,以个人化医学与新药开发为主要发展方向,将进驻新竹科学园区并成立分公司。健乔信元医药生技公司以西药制剂为主要产品,投资增建厂房设备。该公司还计划投资2亿元新台币,建造一座符合FDA标准的cGMP制造厂,与药华医药公司合作生产喷鼻剂。
由于各公司的积极参与,台湾各科技园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南港生物技术大楼于2003年年底启用,至今已经额满,台中科学园区、新竹科学园区、台南科学园区等都接到多家生物技术厂商提出的进驻申请,显示出生物技术厂商都在极力开拓事业版图。但另一方面,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因而至今几乎没有一家台湾公司有能力独立完成从早期研发到药品上市的全过程。据统计,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及美国制药界每年在生物科技的研发上要投入近600亿美元,而成功率却只有4%左右。虽然台湾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业界厂商普遍有相当的资金能力,也肯于投资,但技术和综合型专业人才不足,使目前的很多研发成果难以推广到中、下游,缺乏批量生产经验。即便拥有部分专精技术,以单一的资源及力量进行开发也很难成功。因此,台湾的生物技术厂商开始考虑如何在有限资源下选择自己可以发挥的领域,与上中下游企业进行垂直整合,并与其他产业进行横向联合,以加速生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2003年10月开始,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开始吹起战略联盟合作风。2004年6月,美国斯坦福研究所(SRI)与台湾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工研院”、永丰余公司等合资成立Bridge制药公司的计划正式敲定,新公司将进军新药开发与临床试验委托代工市场。无疑,这股合作风将成为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http://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