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第六次亚太区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个两年一届的会议首次来到中国。拜耳中国医药保健公司作为主办国的主要赞助商之一,致力推广负责任的自我药物治疗理念。
作为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主席和拜耳全球保健消费品部总裁Gary Balkema,对来自中国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嘉宾、讲演者、行业成员以及行业协会表示欢迎。“我们相信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许多机会,通过更好的自我保健措施和自我药疗产品来提高国家和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具体到中国这个国家,这一点都不例外。” Balkema说,“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的使命是创造和维护一个国际环境,使人们有更好的机会通过负责任地使用安全有效的自我保健产品来维持自身的健康。”
自我药疗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人们使用非处方药与保健品预防和治疗一些适合自我诊断的轻微疾病,保持健康状态的一种自我保健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全球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也更乐于采用自我药疗的方式增进健康。现在,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提出,人们要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承担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倡将自我药疗作为自我保健首要的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这也是减少政府庞大医疗开支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药疗已成为各个国家医疗保健体系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作为亚洲第二大非处方药市场,中国在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的发展规划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拜耳医药保健公司中国区总监龙贤礼表示,作为世界领先的非处方药公司之一,拜耳将不遗余力地推广负责任的自我药物治疗,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
附:自我药疗:我们离世界有多远?
作者:胡芳;熊光明 来源:中国医药报
感冒头疼了,不去医院,而是在家找出一些治疗感冒的药,根据药品说明书自己给自己治病;皮肤过敏了,直接奔药店买支外用膏药,自己遵照使用说明使用……
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是“自我药疗”。它是人们使用非处方药与保健品,预防、治疗一些适合自我诊断的轻微疾病,保持健康状态的一种自我保健方式。
10月26日,世界自我药疗产业第六次亚太地区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自我药疗”的现状与未来。
应该说,虽然自我药疗这一概念对我国大多数人是陌生的,但实际上,这种治疗方法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知名非处方药(OTC)市场调查公司尼科拉斯豪公司(NHC)的最新数据显示,除日本、韩国外,目前世界各国OTC市场普遍强势增长,2003年,全球OTC市场增长率达到3.8%,销售额高达630亿美元,预计2004年可增至650亿美元。而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将在全球OTC市场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发达国家:自我药疗如火如荼
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81%的患者出现头痛症状、72%的患者出现感冒咳嗽症状、68%的患者出现皮肤疾病症状都会首选OTC药品。据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继任会长Wiinberg先生介绍,自我药疗的盛行,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各国政府为了控制医疗支出,方便患者购药,纷纷承认自我药疗在医疗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承认“自我药疗是医疗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后,自我药疗在全球被更为广泛地接受。但是他指出,健康理念的宣传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是各国政府实行自我药疗的基础。
可以说自我药疗的出现改变了“一直以来医生担当着患者代表的角色”。顾客想要获取药品不再一定要凭医师处方,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自己是否需要锻炼,是否需要请家庭医生,更多地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起责任。以前在欧洲和美国,绝大部分人生病都愿意去看医生,但是2002年和2003年针对欧洲和美国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1%的人表示更愿意进行自我诊断治疗,而不愿去医院。
消费者对自我药疗的新需求,正在促进非处方药物销售的大幅增长。据介绍,目前,处方药市场增至4679亿美元,非处方药市场也随之“水涨船高”。2003年,全球非处方药市场已达到50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6%(按不变汇率计算)。欧洲、北美及环太平洋地区是非处方药销量最高的地区;美国、日本和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处方药国家市场;而阿根廷、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则是世界上非处方药销售增长最快的地区。
为了满足顾客对非处方药的需求,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非处方药。在日本,有370种药品被重新指定为非处方药,有消息说到2005年这个数字还将扩大;英国则公开承诺要建立一个非处方药销售站,以便实现长期转换;欧盟不仅允许非处方药做广告宣传,还允许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使用相同的品牌。为了鼓励自我药疗,各国还纷纷扩大非处方药销售渠道———药店、商场和超市。“这种趋势,正在促进医生和药师在非处方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自我药疗潜力巨大
其实,我国的自我药疗有悠远的历史,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范例。那么现阶段,我国的自我药疗情况如何呢?
近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委托上海致联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了“中国城市消费者自我药疗行为研究”的有关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城市消费者对非处方药的认知率达到了45%,较之2003年32%的认知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而在人口超过300万的一类城市中,这个比率则高达56.4%。这说明采用自我药疗解决不适症状的方式正逐渐被中国城市消费者认可。调查还显示,有40%的被访者会通过自我药疗解决不适症状;感冒和皮肤不适发生时,超过80%的被访者会通过自己购买药品进行自我药疗。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半数的被访者有日常保健行为,服用健康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免疫力。由此可见,广大的消费群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而这正是开展自我药疗的良好基础。
田瑞华是北京同仁堂集团的总工程师。通过对中国非处方药市场细致分析,他指出,中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约有7.7亿,占到全国人口的近60%。近年来尽管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农村用药水平偏低。有数据表明,1994年全国人均药品消费为19.67元,其中城市人口人均消费是55.67元,农村为城市的1/7。目前这种格局尚未完全打破,我国农村市场尚待充分开发。
2003年,我国非处方药销售约为29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1%,但是它在整个药品销售中的占比仅为12%到15%,而按照国际惯例,非处方药销售比例应该达到20%。预计到2005年,非处方药销售可以达到600亿,这也说明我国现在非处方药销售还有发展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我药疗显示出自己独有的特点。那就是在我国自我药疗市场中,中药比化学药更占优势。在非处方药市场销售前十名中,中成药占有六个名额,而化学药仅存硕果一个。同时在甲类和乙类OTC品种数量中,中成药的数量也明显多于化学药。
田瑞华说,在我国自我药疗市场中,中药、化学药和保健品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成药和保健品更占有优势。这个结论对广大的中成药制造厂商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但是田瑞华强调,在充分开发中医药在自我药疗中作用的同时,自我药疗产品也该树立品牌意识。“任何技术都可能克隆,只有品牌才具有生命力。”
与世界同步:任重而道远
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OTC市场增长率为11%,OTC市场销售额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为5.7%,达到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00亿元,位居北美、西欧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OTC市场。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自我药疗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WHO驻中国总代表贝汉卫博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在发达国家自我药疗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顺利推行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医疗成本。但是如果自我药疗不恰当的话,就会造成疾病的拖延和资源的浪费。尤其是自我药疗往往是顾客自行到药店购买药品,不恰当使用就容易造成药品滥用。“一些应该在最后阶段使用的药品,往往被提前使用。”比如说抗菌药物。其次就是一些假药的出现。而在自我药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假药,不仅对患者没有任何实效,同时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政府如何进行药品监管、消费者如何正确地进行自我药疗等,对政府、对协会来说都是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贝汉卫博士意味深长地说:“对中国来说,所有人的角色都很重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也指出,自我药疗应当作为政府的卫生保健体系政策的一部分,予以正确引导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在自我药疗中发挥相应的作用。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企业要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个人要在自我药疗的过程中对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有一天我们才能说:自我药疗,我们离世界很近。
附:信息对称药品更优发展自我药疗方向明确
作者:徐蕾莹 来源:中国医药报
自我药疗发展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来自何方?在“世界自我药疗产业第六次亚太地区大会”上,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现任会长Balkma说:“该如何满足公众对于医药产品信息越来越强烈的渴求,通过提供负责任的、真实可靠的药品信息帮助消费者,使他们真正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正是自我药疗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张鹤镛也认为,自我药疗对于非处方药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要促进自我药疗的发展,媒体、协会与行业本身都有责任提供正确的、可利用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使用药物。日本ZERIA制药工业株式会社社长伊部幸显还给出具体的建议,他说要解决医药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短期内,要更多的依靠药房(店)和制药企业的努力;从长期来看,可以考虑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相关内容,政府部门也应该对此展开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
除了更详尽、更科学的信息之外,更好的医药产品是与会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前任会长上原名认为,目前世界上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背后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公众对自身健康长寿的追求,但是目前相关产品的增长恐怕还不足以满足公众的这一需求。要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还要做更多工作。来自制药企业的代表伊部幸显就明确表示,制药公司如何提供最好的产品,用高品质来支持普通公众对自我药疗的信心,这是尤为重要的。北京同仁堂有限责任公司的总工程师田瑞华有着同样的观点,他说,对于药厂而言,生产出让公众信任、满意的产品是首要的工作。
谈及对中国自我药疗发展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总代表贝汉卫博士说,中国政府在推进自我药疗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挑战,例如该如何确保药品质量,如何杜绝滥用药物等现象的出现,真正确保消费者依照法律安全用药。但是,他同时表示,听取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的有关介绍,他感觉非常振奋,因为中国药监部门对未来的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当然,要达到这些目标,还需要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自我药疗的发展,其中包括生产企业、医生、药师和普通用户。贝汉卫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实施一项重要的工程,所有人的努力都很重要。”他强调,如果整个医药行业都能共同努力,不仅可以确保非处方药产品安全、有效的使用,整个行业都将从中受益。
附:教育要先行
作者:屈申 来源:中国医药报
自我药疗的好处,想必是上过医院看过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日益看涨的诊疗费且不说,光是排队就得耗费不少功夫,而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却被医生三言两语打发,更是不少患者的真实遭遇。自我药疗就能省却这许多成本和烦恼,自己就近买点药,对照说明书使用,一切都“OK”了。
不过,自我药疗在国外的兴盛,并不意味着患者对医院以及医生的信任降低了或丧失了,而是患者渐趋自信的证明。要说我们与别人的差距,表面看起来是进行自我药疗的患者在数量上的差距,以及由此而导致OTC销售市场的差距,实质上乃是患者在自信上的差距。
但患者的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自信若缺少必要的前提,就是后患无穷的盲目自信。
概而言之,每个人都难免有看病的经历,这种经历意味着患者对自我身体状况认识的累积,以及对医生望闻问切认识的累积。这两种累积倘若以具有一定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为背景,就很可能有意识地叠加,上升为一种理性经验,从而形成一种自信,为自我药疗奠定基础。一个人遇到身体不适进行自我药疗之前,首先要判断这种症状与以前类似症状的同异,其次要考虑依靠经验自主服用某种药品是否对症,还要有自己承担服药不当(包括品种不当与剂量不当)风险的心理准备。因此,自我保健与自我药疗在实现的难易程度上不同,所须具备的条件也不同。
应当肯定的是,考察国内与国外在自我药疗上的差距,是一种积极的比较。然而,要缩短这种差距,不能只在自我药疗的层面上做文章;如果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则这种差距的缩短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推进自我药疗,在政策上给相关生产企业以更多的支持,在渠道建设上给相关企业以更多的帮助,在宣传上给广大患者以更多的提醒,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使国民能够有效地、持续地获得基本的药品知识和用药知识。在根本上,自我药疗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萌芽于教育,自我药疗与自我保健技术也由教育产生。一言以蔽之,教育应当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