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每年都组织庞大的代表团参展不同的是,英国政府今年组织了高新技术行业领袖在高交会期间召开研讨会,向中国企业和政府灌输高新技术行业管理经验。在其中的生物技术研讨会上,部分行业领袖介绍的外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不遗余力让记者感到震撼。另外,政府在支持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医药巨头不遗余力
排名世界第五的英国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克介绍说,研发投入已经成为各大医药公司抢占制高点的主要手段。据统计,去年世界排名前10位的医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平均为15%到20%,最少的惠氏是21亿美元,最多的辉瑞高达52亿美元,平均每个工作日研究开发投入竟超过2000万美元。
据与会有关人士估计,未来几年医药公司的研发投入还会不断增长,其中美国企业在两年内研发投入至少增长20%以上。研发投入增长使新药上市成本不断增加,目前每个新药上市成本已高达8亿美元以上,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增长了6倍和3倍。
中小企业风生水起
为降低药物上市成本,许多大型医药公司将目标瞄准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据分析,当大型制药公司专利不断过期,也就是其商业血脉不断干涸的时候,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却不断繁荣,欧洲最大的生物技术集团塞罗诺财务主管雅克认为:“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规模并不发挥多大作用。”因此,“大型医药公司将日益成为营销和分销机器,而将研究和科学探索工作留给生物技术公司。”
政府扶持有的放矢
为此,英国政府近年来通过其所辖的研究理事会对生物技术给予大力支持。据工贸部创新司重点商业主管帕克介绍,政府下辖生物研究理事会、医药研究理事会和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每年预算都超过2亿英镑。另外,英国政府的地方开发机构还有意识在知名大学周围设立生物技术孵化区。中英联络中心总裁吴克刚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英国政府在剑桥、牛津、伦敦、爱丁堡等知名大学周围设立生物技术孵化器,每年投入1亿到3亿英镑吸引数百家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在这些孵化器内创业。剑桥、牛津、伦敦构成的区域已经被誉为“生物技术的黄金三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