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跨出国门,而与此同时国外跨国公司也已悄然兵临城下,一场更具声威的专利市场争夺战已拉开大幕。
涉及中国的专利纠纷接踵而至
从2003年初,美国思科起诉中国华为侵犯其多项知识产权,我国南孚等7家电池企业遭受美国贸易委员会调查,日本丰田起诉中国吉利侵犯知识产权等等,一桩桩围绕知识产权引发的跨国纠纷接踵而至。
据统计,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因技术壁垒的贸易磨擦金额,已占出口金额的30%左右。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份资料显示,从2002年开始,这个委员会受理的涉及337条款(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认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侵权行为及其它形式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构成非法贸易行为)的案件中,所涉及的中国内地企业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两年前的DVD专利纠纷至今让人刻骨铭心。最终,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代表国内百余家DVD生产企业,与6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6C联盟"签署协议:中国企业每生产一台DVD机,要向"6C联盟"缴纳4.5美元的专利费。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将是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官员此前曾在青岛透露,200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申请突破30万件,其中国内申请25万件,占81%。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最大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4年2月底,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已达34.6万件,占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7.5%。其中,日本、美国和德国分列前3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邓军说,"专利战"并非只是杜撰和流行,它已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战略。狭义上的"专利战"是指企业针对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市场,采取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手段,以谋求控制市场主导权的一种竞争,它不同于普通的专利纠纷诉讼。其深层次根源是,随着世界经济产业调整,一些发达国家转移产业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削弱了,但他们拥有产业技术优势,拥有市场控制权。跨国公司发动"专利战"的目的,根本上是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成为其"代工" 厂。发展中国家企业得到的只是基本的生存利润,却没有能力积累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目前,国内DVD、打火机、电池、摩托车等企业均遭遇到"专利战",但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应对不及时、不得力。而如果今后继续在"专利战"中处于劣势,将会大大推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专利成为市场争夺战的锐器
业内人士认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独立的经济根基,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应被提到产业基础的高度。专利纠纷频发,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形象和市场价值,也危及我国产业经济安全。
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成志说,在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国际化的今天,仅仅研制出高新技术成果还不足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只有将其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世界上的一些经济、科技大国强国,同时又是专利大国强国。如,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达40多万件,美国20多万件,德国15万多件。从企业来看,IBM、杜邦、日立、索尼、飞利浦等大公司,目前均拥有有效专利数万件,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就上千件,有的高达1万多件,这些有效专利是它们雄霸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市场是可怕的市场。杨成志说,近几年我国VCD机生产异军突起,这项由中国人首次运用数字压缩和解码高新技术研制的VCD整机技术发明,自1993年问世后,很快形成年产规模1000多万台的新兴电子产业。但遗憾的是,由于该技术的发明人没有申请专利,导致国内几百个厂家生产VCD机,市场一片混乱。而与之相反,在国内洗衣机出口全面下降的情况下,海尔集团发明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出口却大幅度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海尔集团为它申请了26件专利,有效保护了市场。
专利战被动局面令人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国外大企业的专利战略,我国企业目前在专利战中处于一种被动局面。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成志说,如今,国外发达国家已不再追求专利转化率,国外一些企业经常围绕一项核心技术,开发几十项专利予以保护。而我国的企业仍处于追求专利转化率阶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较差。一部分企业不愿申请专利,嫌麻烦;一些企业有许多生死攸关的技术被公开,真有侵权又不愿打官司;一些企业,当专利到期后,不再续交费用,从而导致专利失效;还有许多企业根本不存在专利意识,存在明显侵权行为,告不到自己头上拉倒。从总体上看,南方企业比北方企业专利意识强,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DVD、打火机、拉链、数码相机、电视机等反倾销官司,有些实质上是专利官司。可以说,江浙一带的企业之所以重视专利,"不是吃过甜头,就是尝过苦头"。
二、任由国外企业到中国市场"跑马圈地"。近年来,国外企业纷纷向中国知识产权状况施压。据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70%的高新技术专利是国外申请的,其中IT产业达90%以上,生物工程在95%以上。这种情况在国际市场上更为明显,发达国家留给第三世界的只有3%-5%的空间。
三、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而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再好的专利战略也难以实施,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对于一些国外大企业对专利部门的重视程度,我国一些企业由于领导层专利意识不强,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很难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影响了专利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