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普瑞发布了公司的2011年业绩快报,利润同比下降约49%.媒体用得最多的评价是:神话破灭。海普瑞曾经是个神话。2010年5月,以148元的高价登陆A股市场,其董事长李锂也成为国内新晋富豪。
现在,风暴眼中的李锂却很平静。他比照片上显得更瘦些,挂着工牌,穿着蓝色薄棉衣出现在理财周报记者面前。
李锂的办公室刚搬来这栋新办公楼不久,以前堆满了旧办公室的书都还没有整理过来。高大的书架有些空。去过他以前办公室的人说,那就是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办公室,乱七八糟堆的全是书。
他很容易打开话匣子,也很容易就走入历史、科学甚至哲学的宏大命题里。海普瑞当然是他思考的重点,这些思考又总是与全球化、世界经济走势相关联。
泥潭深陷
“我们不擅长做市场。有些公司能够把销售额做到几百亿,我是真心佩服他们!”
也许再难有公司复制当年海普瑞发行时的风光。
148元的天价,所有媒体都在追寻李锂的踪迹,整个市场都聚焦在这家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上。海普瑞超募约58亿元。这个时候,李锂并没有现身,他似乎极力淡化暴富对他,对公司的影响。
招股书上“FDA唯一认证”为海普瑞披上高科技外衣,整个市场都为之疯狂。海普瑞一度涨至188.88元的高位。
海普瑞从事肝素钠原料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肝素粗品来源于猪小肠。海普瑞收购肝素粗品,然后加工提纯,制成原料药出售给国外医药公司。在这一条产业链中,海普瑞是中间环节,不直接面对消费者。公司最大的客户是赛诺菲。安万特以及APP公司。
风光并没有持续太久。不到两个月,海普瑞就陷入破发。光环的背后是汹涌的质疑。
最强烈的莫过于对“FDA唯一认证”的质疑。当这套美国的质量体系像皇冠一样被加冕给海普瑞的时候,其股价也就与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有媒体发现国内其他企业也在冲击FDA认证,这道门槛似乎并不如海普瑞招股书上锁描述得那样高深莫测。
过于汹涌的非议像潮水一样打翻了海普瑞的股价。最后,证监会对海普瑞的两位保代发出警告,认为他们在对海普瑞FDA认证的尽职调查中不够勤勉。
2010年,海普瑞用一份靓丽的业绩回应了所有质疑,年利润达到12亿元。然而,危险却并不遥远。
2011年,半年报、三季报都显示出海普瑞的盈利能力在下降。直到年报的业绩快报出来,年利润下降约49%.业绩变脸是不争的事实。当年高股价背后高成长的预期终于落空。
截至发稿前,海普瑞的股价是26.36元,中间还经历过一次分红转增,公积金10转赠10股,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块。复权之后,比发行价下跌约六成。
资本市场上充满了悖论与投机。即使海普瑞是一家在踏踏实实做事的公司,即使产品质量全球领先,这都不能成为其被追捧的充分理由。尤其是业绩变脸,仿佛只能坐实外界的揣测。
欧美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是李锂无奈的理由。大起大落的背后他尤其需要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