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后,随着一系列允许外商收购国内企业的规则陆续推出,中国已经为外资并购敞开了大门,外资购并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 一批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在内外竞合的过程中,迈出了试验性的步伐,合作的形式各异,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摸索着前进的先行者们并不孤独。 2005年4月14日,《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正式对外披露,这代表着业内关注已久的上市公司天方药业引入外资持股一事,终于完全浮出水面。从常规项目合作到涉足上市公司股权,境外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点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这期间,天方药业重组无意中成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 外资开始涉足医药资本领域 “同样是在去年11月,就在天方药业已经初步决定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住友时,华北制药集团和荷兰DSM公司谈判代表的手也终于握在了一起。” 时间回溯到去年11月份,在低调牵头组建河南省医药集团之后,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又传出消息,该公司拟将一定比例股份转让给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全力向国际化方向推进”。 日本住友是日本三大商社之一,2003年名列世界500强第13名,旗下涵盖流通、金融、投资、零售、化工、医药等多种产业。截至目前,该商社已在中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投资,并与海信、一汽、宝钢等知名企业展开过合作。 不久后,有媒体报道,对于此项合资,天方药业表现出了比较积极的态度。近几年,该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先后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上海等地重组了5家医药有限公司,积极进军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将触角延伸至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市场,目前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该企业与日本住友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接洽谈判,并在股权出让比例、引进新的药物品种等方面达成共识。 更有消息称,对于这桩“跨国姻缘”,河南省政府部门从上到下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在实现国有股成功向外资转让、促进未来医药集团的发展壮大等方面,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刚刚发布的天方药业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中,披露了股权转让的详情:河南省天方药业集团公司将持有公司的298721638股占总股本的71.124%?国有法人股中的84000000占总股本的20%股分别转让给住友商事株式会社67200000股占总股本的16%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16800000股占总股本的4%。此次转让完成后,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协同作为一致行动人的子公司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一举成为天方药业的第二大股东。 报告书中对一直处于焦点中的股权转让价格问题也做了介绍,依据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2004年9月30日为基准日出具的《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其公司净资产价值为820530797.31元。本次股权转让价格以此为依据?经协商?转让给住友商事株式会社67200000股的价格为131360895元转让给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16800000股的价格为32840224元总价格为相当于164201119元人民币的美元现汇。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入世后,随着一系列允许外商收购国内企业的规则陆续推出,中国已经为外资并购敞开了大门,外资购并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然而,医药产业中类似的情况却还屈指可数,更主要的是,具有一些先行者意味的天方药业还是“细分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品牌优势或核心竞争力、拥有较完善的营销网络”。 尽管具有十分鲜明的试验意义,摸索着前进的天方药业却并不孤独,因为在其身旁还有人与之同行,那就是华北制药集团。 同样是在去年11月,就在天方药业已经初步决定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住友时,华北制药集团和荷兰DSM公司谈判代表的手也终于握在了一起。 DSM公司与中国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由来已久,但涉足资本层面还是第一遭。据知情人士介绍,此番想法DSM早已有之,前期为了遴选合作伙伴,他们曾专门聘请了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对经营几大目标业务单元的中国几十家制药企业分别进行了评估,最终华药成为了他们最为心动的“追求”对象。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综合整改及控股股东″以股抵债″配套方案报告书》中披露,华药集团将其持有的58,197,887股华北制药国有股以每股3.55元的价格转让给荷兰DSM公司,总额为206,602,500.00元人民币(折合25,000,000.00美元)。 此结果一出,人们都感到大失所望,因为这与大家的预期相去甚远,2亿人民币也好,2500万美元也罢,无论对于华药还是DSM来说,都不过是九牛一毛。“但这非常符合DSM公司一贯的传统与做事方式,可以说他们是一家非常保守谨慎的公司。与华药的合作,他们更看中的是未来5~10年的长期回报,所以他们会不断地试探,这次公布的内容应该只是整个战略合作构想中的第一步,这表明了DSM既慎重又重视的态度。”立刻就有专家对此做了解释。 那么这些已经实现的和潜在的合作到底能给双方带来些什么呢? 从华药集团及DSM公司发布的消息可以看出,他们的合作主要是围绕着抗生素和维生素两大系列原料药入手的,这个合作对双方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互补。 第一个互补体现在市场方面。众所周知,DSM公司是全球第一大原料药供应商,在欧美市场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网络优势,合作后华药可以充分地借助DSM的成熟渠道,走一条印度大型原料药供应商当年曾走过的捷径,迅速进入欧美高端市场:反观DSM公司,该公司虽然已经进入中国多年,并在中国已经成立了3家合资企业,但目前来看,其几大主打品种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还不够大。合作之后,他们可以借助华药的力量,强势进入中国维生素、抗生素原料药高端市场,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第二个互补体现在技术、成本方面。DSM所拥有的全球最先进的发酵、合成技术是华药最感兴趣的一个因素,这些高端技术如果能够引入华药,无疑将大幅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DSM在欧洲的两大生产基地的生产成本非常高,某些产品环保成本就超过了其中国企业的成本总和,比较之下华药既具备相当低廉的生产成本和资源优势,又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政府积极而有力的支持,这些对于DSM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资本之外,合作模式多样 “合作是多元的。因产业链的承接关系而形成的内外资企业合作,与资本纽带维系下的“结缘”,同样牢靠。”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期望能够将洋合作伙伴升级为“自家人”, 海虹控股的总裁康健就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作为国内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最大受益者,海虹控股一直就引人瞩目,将与全美排名第三的集团购买组织(GPO)Broadlane公司联手开发中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消息一出,他们理所当然地再次出尽了风头。 在解释该项合作时,康健说作为一家对医疗机构全方位的服务管理经营公司,Broadlane公司所做的就是把众多的医疗机构汇集成的规模优势整合、集中在一起,成为一个集团购买者。他们业务的核心是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医院将核心业务外的东西全部外包出去,促使其进一步专业化。他们可以为医院做十分精细的计算,包括药品、耗材、器械、财务管理、人员调配……这种计算是全方位的,对这种业务模式以及开拓能力,中国是非常需要的,这也是海虹与其合作的根本原因。 当问到Broadlane公司是否会注资上市公司海虹控股时,康健则十分干脆地回答说:不仅Broadlane不会成为海虹控股的股东,而且海虹一向引以为豪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相关业务也不在双方合作之列,他们很可能会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用以开展新业务。 海虹的做法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这是目前内外资企业合作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 然而普遍并不代表着就容易达成,中国的医药物流就是日资企业一个难以释怀的痛。 全国赤帽株式会社、村田公司、冈村公司、以致伊藤忠株式会社,名字一个比一个熟悉,规模一个比一个大,付出的努力一个比一个多,可是一直以来却都只能游走于中国医药物流的边缘,与中国医药商业企业间的合作几乎都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难以分得一杯羹。 “国内几大医药流通企业之所以还都没有确定要跟哪个境外企业进行资本上的合作,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网络是物流的载体。对于它的发展每家企业都很慎重,都在探求中国医药物流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模式,但现在还不是很清晰,大家还需要看一看。未来肯定会有企业走合资这条路,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走最有利,走到什么程度最合适。”上海医药董事会秘书曹伟荣的分析一针见血,同时他还很清晰地解释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合作是双方的。 但这并不是说合作就等同于合资,因为合作的特点除了是相互的外,还有就是多元的。 2005年年初,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宣布,与丹麦具有百年历史的药品研发、制造及专业销售企业LEO公司以及上海百润有限公司三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LEO的拳头产品——夫西地酸乳膏“立思丁”将由复星朝晖在中国境内注册与生产,此意味着复星朝晖首次成为了外资医药巨头外包业务的获得者。此次合作,复星朝晖将是″立思丁″产品在中国境内的法律主体,LEO制药无偿将把该产品相关的商标授予复星朝晖?并使用于今后该产品的相关包装上。 以委托加工的形式与境外企业合作的形式并不少见,如浙江海正、苏州立达分别在为美国默克和惠氏公司的药品进行加工生产:还有尚在洽谈中的九新药业与印度南新制药的合作项目等等,因产业链的承接关系而形成的内外资企业合作与资本纽带维系下的“结缘”或许同样牢靠。 (转摘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