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可完成交割
但随着东盛科技公告,一切浮出水面,双方仍“再续前缘”。据了解,在签署的补充协议中调整了许多交割条件,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东盛科技2007年净销售额不低于3.3亿元;二是以补充协议签署日和交割日之间任一公历月末最后一日为截止日的任一十二个月业务的相关销售额不低于2亿元。为完成上述条件,双方同意将满足交割条件时间延长至2008年6月30日下午5时。按原协议约定,双方在所有条件均已满足或放弃(视情况而定)的当月的下一个月的第一个营业日进行相关业务和资产的交割。“如果进展顺利,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交易。”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昨日告诉本报记者,“这部分资金一部分还银行债务,一部分做流动资金”。而失去“白加黑”并退出OTC业务后的东盛,将集中发展传统中药、现代化中药和麻醉精神药三大块业务。至于业内传闻东盛原负责OTC业务的副总关平将离职,郭家学和关平本人昨日都表示目前“不方便说”。
据了解,拜耳此次是将东盛的品牌、部分生产线加销售网络(450多名销售人员)一起买走,按惯例可能要换成拜耳的人负责。“但OTC竞争重在对渠道的掌控,掌控关键在人,因此颇有OTC业务背景的关平的去留至关重要。”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表示。
“白加黑”是1990年代中期由盖天力制药厂开发,在国内首次采用日夜分开给药方法,半年就占据15%感冒药市场,在当时几乎是合资品牌垄断的领域抢得一席之地。但1997年后,由于品牌维护和内部管理问题,开始走下坡路。2000年,盖天力被东盛收购,一年间销售额从不到2000万增至2亿,2005年以“白加黑”为首的3个OTC品牌创造了3.3亿元销售额。“白加黑”也成为东盛最值钱的香饽饽。
在经历了险被华润等竞争者“抢亲”的风波之后,东盛仍然将“白加黑”嫁给了一年前的订婚者德国拜耳公司。东盛科技昨日发布公告称,双方在原协议的基础上签署了《补充协议》,原协议条款和条件不变,意味着其能够以原定的12.64亿人民币价格顺利卖出“白加黑”,原本可能因美元汇率变化而造成的1.4亿损失已经“摆平”。
如此之后,去年净利润预亏3亿的东盛可以此资金还债及自我发展,而拜耳也恰合了大力发展在华OTC业务这一全球战略的意。而与止痛药、肠胃药、皮肤药、五官用药一起占据国内OTC主体的感冒药市场,显然又迎来新的有力支撑。
东盛拜耳险遭“婚变”
2006年10月,拜耳宣布将以10.72亿元人民币收购东盛科技“白加黑”、“小白”、“信力”3个非处方药品种的相关销售部门,若在交割期间净销售额达到预定标准,还将额外支付1.92亿元奖金。总交易金额达12.64亿元,与所售资产的净值相比溢价772%,成为国内医药界金额最大的外资并购案。
但等到商务部去年10月批下此单涉外交易,已离双方为期一年的交易时间不远。原协议很快过期,之后双方开始重新谈判,重点包括汇率问题及额外支付所需的交割条件等。因原协议签订以来,人民币汇率已从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升至目前的1美元兑换7.1元人民币左右,1.58亿美元所对应的人民币也由12.64亿缩水至11.22亿人民币,双方谈判似乎并不太顺利,其间曾传闻有华润等数家企业对东盛“示好”,使“白加黑”的去向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