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专注于医药贸易领域的国药集团,正在逐渐使自身实业化。
4月22日,中国医药集团与山西威奇达药业在山西大同签署协议,国药集团正式开始对威奇达的重组工作。国药集团承诺将通过股权收购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对威奇达实现控股。这也是国药集团在医药工业领域展开自主并购的第一步。
威奇达药业注册地在维尔京群岛,是凯龙药业(DRUGE.OB)的全资子公司。后者在美国OTCBB挂牌上市。而据当地人士介绍,威奇达药业仅仅是形式上的外资企业,实际是由大同制药厂、大同第二制药厂、山西同振药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
这次收购,国药集团做得并不显山露水,但在业内却引起重视。一位资深医药界人士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的表示:“以往国药集团对医药生产企业的并购好像并不积极。但现在看来,国药的动作比想象中快得多。”
上游控制
威奇达虽名不见经传,但它是国内医用中间体7-ACA的主要生产商,该中间体的直接下游产品就是头孢曲松钠。
中国是抗感染药品使用大国,全国抗感染类药品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2009年全国抗感染类药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头孢曲松钠一直是抗生素中销售金额排名首位的药物。2008年,中国药学会曾对全国22家医院进行统计,头孢曲松钠用药金额达到2.6978亿元,远超其他药品。
石药集团和福州抗生素集团是7-ACA的生产大户,年产能为1600吨左右。威奇达列第三位,约1000吨,健康元(SH:600380)等企业年产能都在800吨以下。
在重组协议中,国药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威奇达的产能,实现1200吨7-ACA和300吨克拉维酸的生产规模。并计划到2015年,实现威奇达的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
对此,石药集团办公室负责人张赫明认为:“现在看来,我们是国内做7-ACA最大的。但国药收购威奇达之后,市场竞争必然会更激烈。以前国药是不会涉足这种化学原料药生产的,随着国字头企业的挤入,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恐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国药看中的确是块富矿。7-ACA的生产成本在550元/千克左右,而目前市场价格在850元/千克以上。2007年,石药和福抗曾发起过一轮低价打击策略,导致当时大批小企业倒闭,产能向大型企业集中,价格回升明显。
主推此次收购的是国药工业的总经理郭毅民,他此前正是威奇达的总经理。知情人士介绍:“威奇达可能是在发展中遇到资金困难,而国药在这方面实力充足。威奇达自然会选择背靠大树。”
上述国药内部人士表示:“郭毅民去年7月来到国药,可以说就是带着威奇达来的。当然我们也经过严谨的评估,才最终实施了收购。”
郭毅民曾是哈药总厂的厂长助理,是国药前董事长刘存周在哈药时期的旧部。尽管刘存周执掌国药期间,国药集团并未实现医药工业的复苏,但这一工作很可能在郭毅民手中实现。
国药方面并未透露收购和扩股的具体金额,不过上述国药人士表示:“收购价格并不算贵,主要是能和国药现有业务形成互补。”
实业推进
自从国药整合了中生集团和上海医工院之后,其重回化药生产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并购威奇达,只是其中的一步。
4月12日,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国资委央企序列中,医药板块的整合就此结束。国药在形式上拥有了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在内的医药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
然而国药集团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跛子”,2009年国药实现收入650亿元,其中流通业务占比超过80%,医药工业方面几乎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