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仿药类边缘产品进行市场整治,发现有部分药品经营企业大肆经营宣称可以预防、治疗疾病的产品。尽管仿药类边缘产品经过有关部门的大力整治,前阶段基本好转,但从现阶段的检查来看,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购买药品一定要看清标示,每个药品包装盒上都标示有国药准字号。
仿药类产品品规众多
记者了解到,仿药类产品品规众多。记者昨日在石碁一家药店里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多种板蓝根、夏桑菊等冲剂,而且包装上都有几分相似。但记者细心辨别之后发现,除了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公司的板蓝根和广州星群药业的夏桑菊拥有国药准字号的生产批文之外,其他的都是食品批文。如标示为广西梧州嘉×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夏桑菊,其标示的批准文号为梧卫食字(2001)第60003670号。而有的连食字号的批文都没有。
虽然这些仿药类的食品在包装上都没有标明治疗作用,但是当记者在货架边挑选这些商品的时候,药店的导购人员马上过来,向记者推荐这些仿药类的食品,并且将治疗功能吹得比那些国药准字号的药都要好。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常见的仿药类产品有:济南扬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达克宁,标示批准文号为鲁卫消证字(2003)第0018号;苗王壮骨跌打贴、云南白药痛可贴、风痛灵骨质增生肌肉消痛贴、皮康王、氟轻松维B6乳膏、妇科千金栓、蝎毒追风贴(跌打损伤型、颈椎痛型、肩周炎型、坐骨神经型)、腰间盘突出专用磁贴、蚂蚁透骨贴(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腿痛)、湿毒清软膏、百消膏,新双唑泰栓、妇炎康栓、宫颈炎栓、甲硝唑栓、新克霉唑栓、苦参杀菌栓、666皮炎平软膏等。这些产品都存在标注适用疾病名称和疾病症状;违法标示治疗、缓解疾病症状;非药品仿冒药品通用名等问题。
在价格上,仿药类的食品比药品普遍要便宜许多,记者估算了一下,大概能便宜20%左右。由于价格低,而且许多患者没有用药常识,也不会根据包装辨别是药店还是食品,所以在药店的销售还不错。
仿药类产品多数没有说明书
记者在仿药食品夏桑菊的包装上看到,其主要成分与药品的夏桑菊一样,都是夏枯草、野菊花和桑叶。但药字号的夏桑菊里面却多了一个说明书,里面明确说明,“服用夏桑菊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而且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夏桑菊可治疗感冒是常识,不过夏桑菊在服用时有哪些禁忌,却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清楚的。在没有说明书指导患者使用的情况下,消费者使用了同样成分的食字号夏桑菊可能就会出现不适。
我国药典对药品的成分及含量等都有规定,并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而仿药类的食品仅遵循食品标准,里面到底有多少药材则没有明确的规定。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有些仿药类的食品药材成分非常少。在药店,由于市民很少有药店会卖食品的概念,上了当也不一定知道。
“仿药类边缘产品”由于其准入条件比较低,由于它们是食品或者消毒产品,是没有任何功效和治疗作用的,但名字可能又有暗示或仿冒药品,很容易误导顾客,以为就是药品而购买,延误病情甚至产生危害和不良反应。
仿药类产品不是药品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发现仿药类产品宣称可以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并规定有适用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时,有关部门将按假药论处。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非药品除外;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关内容应当真实,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抗(抑)菌剂产品禁止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份的内容。
业内专家表示,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仿药类食品并不违法,但是不规范的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而且也给花大本钱去申请药品批文,并严格按照GMP要求生产的药企造成不公平竞争。专家建议,市民在选购药品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标示,不要购买没有国药准字号的产品。(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