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岁末春节前,有保健作用的食品总是大热,因为送礼最好送健康。留心的人士会看到,商场里那些食用方便、可以即冲即饮(吃)的固体冲剂,如杏仁粉、核桃粉、燕麦冲剂等琳琅满目,纷纷宣称添加了各种营养元素,令不少消费者心动。但它们添加的成分究竟有多少?是否真如宣称的那样有各种营养功效?对于消费者来说,那真是雾里看花呢!
现象扫描:
不少固体冲剂都声称添加了各种营养元素,都自称有各种各种保健功效,如有的说加了膳食纤维、有的说加了高钙、有的说是加了卵磷脂、有的号称是低糖……
不少固体冲剂自称有保健功效
在各大超市里面逛,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固体冲剂都在声称自己添加了各种不同的营养元素,有号称是低糖的,绝对适合老年人食用的,甚至言之凿凿地号称是无白糖;有的芝麻糊则宣称自己是添加了高钙的,可以补钙;至于我们经常用来做早餐的麦片,则是添加各种营养元素最多的,有说加入膳食纤维的,有说加入高钙的,有说是加入卵磷脂的……林林总总,令很多消费者都错觉,只要吃了这些有保健元素的食品,就可以补足平时缺乏的微量元素。还有一些添加了保健元素的固体冲剂食品,却没有标明保健元素含量。譬如有种牛骨粉,没有说明牛骨粉含量有多少,只笼统标出了含钙量,叫人疑惑,究竟它的主料是什么。
误区解惑(1):没有“小蓝帽”(保健品的标志),就只是普通食品。
有保健功效并不等于就是保健品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即使这些固体冲食饮料如何强调其保健营养功能,只要它们没有“小蓝帽”,就是普通食品。
在卫生部(www.moh.gov.cn)、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评审中心(www..zybh.gov.cn)或中国保健协会(www.chc.org.cn)上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已批准的保健食品有一万多种,我们只要在上面输入产品具体名称或相关批号,就可查验到产品的身份。
国产保健品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小蓝帽”,通常在外包装盒醒目处。小蓝帽下方还需有正规批号,通常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XXX号”;进口保健食品则是“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XXX号”。若是没有这个标志,吹嘘得再神奇的也不过是普通食品而已。
所以说,并非价格高的就是好产品,更不是宣传有保健功能的就是正规保健品。
误区解惑(2):非保健品不会列明含量和成分。
非保健品强调功能性是不规范行为
据保健品协会方面的人士透露,根据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卫生部2003年版)》,保健食品可以申报的保健作用(功能)只有27种,包括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而除了取得健字号的保健品之外,那些强调自己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其实都可算是打擦边球的不规范行为。而这里面,又要分两种情况,一是那些固体饮料里面的确是添加了某种功能性成分的,那么,虽然它们不是保健品,但无可否认它们因此具备了某种保健功效。二是它们声称加了,但实际没加,那就是造假。
而在那些添加了功能性成分的食品里面,若是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当你翻看这些背面的成分介绍时,多数都不会看到所谓的营养成分在产品里占多少分量或者是比例达到多少。除了部分加钙的食品会表明自己的钙含量比例或者是分量之外,多数都是含糊地声称里面有维生素某某,或者是有某功能。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是企业一种精明的噱头,因为你无法确认它添加的成分是多少,算是擦边球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