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在不少医院尤其是高级别的医院,像CT、伽马刀、核磁共振等大型仪器几乎被清一色的洋仪器所垄断,甚至连螺丝钉、手术缝合线、各种试剂等小型耗材也都采用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
“在部分产品的技术性能上,国外产品几乎完全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的技术水平难以企及。”医院方面通常这样解释选择洋医疗器械的原因。然而,洋医疗器材不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无疑给了迷信进口器材的国人以沉重的打击。
继7月下旬传出西班牙能可爱心医疗器械公司心脏起搏器出现问题后,本月初,美国波士顿科技公司又在全球范围内召回8.5万枚心脏支架TAXUS。这种拥有药物缓释系统的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脏病。这是波士顿科技公司在接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通知,证实至少有一例患者死亡、18例患者严重伤害与TAXUS支架有关后做出的决定。
该公司称,支架的问题出在输送的导管上,这条导管可能防碍气球泄气,无法在打通血管后被顺利取出,从而造成使用者的并发症。据悉,中国市场大约有500枚支架被列入召回之列。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一直笼罩着神话光环的进口医疗器械真的都处于领先地位吗?
先进生物瓣因“国产”遇冷
国外遭淘汰瓣膜国内热销
来北京创业的海归博士金磊告诉记者,自从2000年8月31日美国FDA批准牛心包生物瓣在美国上市后,由于同机械瓣相比,采用牛心包瓣不必再服抗凝药,而且牛心包瓣在结构蜕变上明显优于另一种生物瓣“猪瓣”,因此牛瓣的应用逐年攀升。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今年初,美国一家瓣膜生产公司向加拿大卖他们的“牛瓣”的同时,却在中国大力推介他们在欧美市场上日渐冷落的“猪瓣”,而且居然得到国内部分医生的“积极配合”。
据金磊介绍,过去心脏瓣膜疾病的病人主要用机械瓣,机械瓣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但其生物相容性不好,因此患者术后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大量临床调查表明,尽管经过严格的抗凝治疗,换机械瓣的病人术后10-15年仍有25%-30%以上死于抗凝相关并发症;术后22年患者的实际生存率约为46%;30年只有8%。因此,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械瓣的占有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已不到整个市场的30%。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据他估算,机械瓣目前占据了95%的市场,而生物瓣的比例还不到5%。
为何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生物瓣,却在我国难以得到普及呢?根据专家的说法,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国情因素,国内换瓣患者的平均年龄要低于发达国家,这对于过去一直被认为更适合于高龄患者使用的生物瓣不利;其次是技术因素,更换生物瓣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稍高一些;再次是经济因素,大公司尤其是国外大公司经济实力雄厚,瓣膜定价较高,利润操作空间大,因而推广时能占据主动。
医疗器械回扣比药品更“猛”
我国支架价格昂贵仅次于日本
虽然进口洋器材的技术性能未必一定先进,但是其价格却实实在在高出国货一大截。例如,骨科用的X射线机,同品质国产货仅20多万元,进口产品则要70万元左右;核磁共振,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更比国外品牌低100多万元。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教授曾气愤地指出,我国虽为发展中国家,但是部分医用耗材,如血管支架的价格在全世界竟排到第二位,第一位是日本。据悉,一个普通进口血管支架在中国的价格为1.8万元,在美国约为0.8万元人民币。
“进口大件医疗器械能够给某些特定人群带来巨大利益,这是‘进口’的最大诱惑。”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据他介绍,一般来讲,大件医疗器械进口报价的20%甚至更多将作为回扣,“返还”给购买者;此外,还要留出一部分作为“活动经费”,以出国考察等名义来密切双方关系。这已经成了行内的潜规则。而所有这些钱,最终还是由患者承担。
另外,由于中国不许外商在国内直销,那么就必须有分销商,有的外国公司委托香港的分销商,香港分销商再委托内地分销商,每一层的分销商都要赚取一定的利润,进口产品层层加价,价格逐层上涨。
医疗政策“偏向”洋器材
进口设备收费高昂
据了解,在医院里,进口设备的检查收费标准几乎都比国产设备高出一倍(见表)。一位医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进口设备价格高,但是带来的收益也高,因此医院当然愿意采用进口设备了。
使用进口设备形成的检查高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003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门诊病人的总花费中,药费占54.7%,检查治疗费占28.4%;住院病人的总花费中,药费占44.7%,检查治疗费占36.1%。药费和检查费一共占据了病人总花费的80%以上,器械检查费用已经成为继药费之后病人的第二大负担。
北京万东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的一位姓刘的经理告诉记者,有些省市在制定医疗设备使用收费标准时,规定“国产医疗器械收费应低于同类进口产品”,却忽视产品的技术性能。“这根本是不公平竞争。”他表示。
“目前进口医疗器械可能会在某些性能指标上略微优于国内产品,但价格上不应相差太多。而盲目规定进口设备就能收取昂贵的医疗服务费,必然会将医院的采购行为导向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某些国产医疗器械的品质达到甚至超过了进口品牌的水平,医院也不愿意购买国货。”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王金钢认为。
商报记者 徐慧 J083 检查项目
收费标准
核磁共振(MR)
国产仪器600元/次,
进口仪器900元/次
心电监护
国产仪器每小时3元
进口仪器加倍收费
呼吸机
国产仪器5元/小时
进口仪器10元/小时
人工心肺机
国产仪器600元/次
进口仪器1200元/次,
高频电刀
国产仪器20元/次
进口仪器50元/次。
(数据仅供参考,请以就诊医院的收费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