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对于医药板块的中小投资者来讲,无疑是一个黑色交易日。
当天,传说中的“流动性陷阱”在医药板块悄然上演,全天生物指数呈单边直线下跌的态势,截至收盘,指数下挫4.41%。监测数据表明,早先看好生物医药板块的大资金有明显撤退的迹象,相比前一个交易日,医药板块卖单增加超过40亿元。
药价诱因
沪深两市147只医药股中,仅14只股票收红,70只股票跌幅超过4%。其中,海正药业、益佰制药跌停。
从交易所的数据来看,医药板块17日成交金额达到144亿元,成交量显著放大。而同期来自大智慧监测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当天净流出资金达12.58亿元。
长城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邱义鹏认为,17日医药板块成交量激增,指数放量大幅下跌,原因主要在于“市场担心药品降价出政策”。
事实上,国内不少药企和医药行业协会日前已经接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据消息灵通人士称,这部已酝酿多年的重要文件,极有可能借“暴利药”芦笋片和宁波“回扣清单”事件,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并执行。
照此规定,价格主管部门制定药品价格时的标准将更加细化,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管制也会进一步趋向严格。
高估值难以“孤芳自赏”
上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彭蕴亮也向记者表示,此次大跌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市场预期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会降低医药流通环节的利润率。但他同时认为:“制药企业的出厂价受此规定的影响应该比较小。一些政府定价的药品出厂价依然不能排除上调的可能性。”
不过,从17日大跌的情况来看,不仅医药商业龙头股如上海医药、南京医药、华东医药大幅下跌,普药龙头哈药股份、华北制药、广州药业、中新药业,以及特色原料药、生物制药和高端专科用药类个股的跌幅也比较深。
另外,创业板中医药类个股也一片惨绿,安科生物、乐普医疗、福瑞股份、红日药业、北陆药业、阳普医疗股价均大幅下挫,近期刚刚上市的科伦药业、贵州百灵、亚太药业等新股也被机构减持。
对此,彭蕴亮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医药板块涨幅较大,因此存在补跌的需求。
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盘受房地产和银行板块拖累下跌了20.9%,而医药板块却实现了8.73%的涨幅。医药行业作为一级行业中仅有的两个上涨行业之一,在大盘调整时期,明显受到了避险资金的持续关注。
但即便有业绩支撑,目前医药板块的高估值,在大盘股的对照下已经显得十分“突出”。
有分析师指出,目前医药板块相对大盘的整体溢价已经高达100%以上。发改委严控药价的政策只是导致机构离场的一个诱因。
商业治贿触发“流动性陷阱”魔咒
一位掌管医疗基金的机构人士则向记者坦言,政府重拳治理医药商业贿赂也是导致医药板块放量巨跌的重要原因。
他认为,中国医药行业是深受政策影响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医药行业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的时候,往往都伴随着某个政策的出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策定生死”。天价芦笋片和宁波医药代表回扣明细单的披露等事件不会是孤立的。医药行业的暴风雨若隐若现,正在慢慢逼近。当前公募基金普遍高仓位配置医药股,一旦有人开始退出,影响会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