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白加黑之后,东盛科技便陷入沉寂。
4月30日,ST东盛(600771.SH)发布了2008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东盛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比2007年同期锐减2.24亿元。年报显示,2008年7月1日,白加黑等OTC业务的交割使东盛收入资产转让款10.72亿元,而公司2008年利润为5.51亿元,扣除资产转让的收益,公司实际营业利润为-3.48亿。
如此业绩让去年被ST的东盛科技复兴路漫。ST东盛2001年极盛之时,曾位列医药类上市公司第1位,销售额达30亿元。然而,在出售白加黑之后,公司却一直缺乏核心产品。其所倚重的广誉远与期望相去甚远,北京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指出,广誉远2007、2008两年累计未完成盈利金额1.05亿元。
“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早在出售白加黑之前,ST东盛前董事长郭家学就为公司设计好了一条出路:由原先的西药、OTC,转为现代中药、传统中药及麻醉类药品三大支柱产品。
三大支柱之中,安徽东盛、东盛友邦等子公司主要生产现代中药,业绩一直比较低迷。财报显示,安徽东盛2008年实现利润38万,东盛友邦2008年净利润-399万,两家公司净资产分别为421万和392万。2001年收购的青海制药厂主要承担麻醉类药品的生产,多年来一直为东盛提供稳定的现金流,2008年净利润2275万元。但与白加黑等明星产品相比,这部分利润并不足以支持过往的辉煌。
陕西广誉远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东盛依仗的关键。出售白加黑之后,郭家学曾表示,广誉远的龟龄集系列产品将取代白加黑的位置,成为ST东盛的主打产品,“甚至打造成一个市值200亿的公司”。
广誉远原名山西中药厂,是当时的全国十大中药企业之一,1997年,中药厂改制为广誉远中药有限公司。2003年,东盛科技收购其95%的股份实现控股。至2008年末,公司总资产1.22亿元,净资产3256万元。
广誉远常务副总经理王向荣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主导产品是龟龄集酒和定坤丹,其他一些普药类产品产量不大。”据介绍,龟龄集酒和定坤丹都是国家保密局认定的保密品种,因此东盛管理层才有信心将其列为公司未来的主打产品。
2007年1月,ST东盛的母公司东盛集团为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以集团持有的广誉远95%的股权等五项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抵偿占款8.13亿元。其中,广誉远评估价值为6.83亿,并预测2008年盈利将达6636.8万元。
但广誉远的现实与东盛的预期相差甚远。注入上市公司之前的2004年—2006年,公司累计亏损2042.5万元。2007年度,广誉远实现营业收入3042万元,净利润-293万元。2008年度继续亏损,净利润为-322万元。
北京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对ST东盛2008年年报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指出,广誉远2007、2008两年累计未完成盈利金额1.05亿元。
尽管在采访中广誉远高层向本报记者表示:“财务上的事情,都是做账做出来的。”但广誉远的不济还是对东盛业绩造成了冲击。从2008年半年报和年报的对比来看,失去白加黑后的半年,ST东盛的营业收入仅为4000多万元。
曾揭露ST东盛财务问题的专家夏草表示:“广誉远注入时估值的水分太大,这两年的业绩能证明这一点。一般来说,没有实现承诺的业绩,母公司是应该通过追加对价、现金补足等方式补偿其差额的。然而东盛集团却没有给股东任何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