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航空碳税箭已离弦。
2012年初始,美国航空公司、全美航空集团、达美航空公司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等四大航企按捺不住,决定对美国飞往欧盟的航班收取额外的每架次3美元(约18.9元人民币)的费用。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也表示受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ETS)影响将实行更高票价。
早在2009年12月,美国航空运输协会联合三家美国航空公司提起诉讼,称欧盟征收碳排放税违反国际法规,要求欧盟放弃于2012年将全球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纳入其排放交易体系。2011年12月21日,欧洲法院做出最终判决,美国败诉。
至此,虽遭遇多国强烈反对和质疑,欧盟坚持自1月1日起实施ETS,飞过欧洲上空的飞机将被强收“买路钱”。按照ETS规则,2012年各家航空公司需要为其碳排放的15%埋单,最后支付期限为2013年,届时将对不遵守该税法的航空公司进行罚款。
2月6日新华网报道,根据国务院授权,中国民用航空局于近日向各航空公司发出指令,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禁止各运输航空公司以此为由提高运价或增加收费项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柴海波接受《财经》(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态度一贯强硬,中欧之间存在沟通渠道,但没有新进展。”
他认为,各航空公司若不执行欧盟规则,也不缴纳罚款,欧盟方面可能扣留飞机,但“很难想象这种局面会真正出现”。
汉莎航空公司在回复《财经》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欧洲不可能升级与其重要合作伙伴的冲突,只有进一步谈判,才能带来解决方案。
然而,无论各国如何应对欧盟航空碳税问题,碳减排都将是最终出路。过去40年中,飞机的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已相对减少了70%。
燃油效率更高的飞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优化、生物燃油,被视为航空减排的三大关键点。其中,生物燃油成为航空业应对ETS以及气候变化的长期规划目标。2011年,全球多家航空公司进行了生物燃油试飞。
但是生物燃油成本高企、原料不足等问题难以绕行,尤其在中国,基础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