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要成为能源总需求中增量部分的主力军,加上水能共提供约6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到2030年,新兴能源要成为主流能源之一,加上水能共提供20%以上的一次能源消费量。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过高、能源结构扭曲状况突出,这是实现节能减排面临的巨大难题。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一环。我国新兴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的资源保障。从可利用资源的角度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都具有发展到每年数亿吨标准煤的水平。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新兴能源利用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大,在有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随着新兴能源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常规能源开发成本上升,特别是考虑碳减排成本之后,新兴能源竞争力将持续增强,在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中的作用会逐步提高。
新能源是否能够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核心因素,是其成本和环境影响。从用途来看,新兴能源可分为三类:发电、热利用和燃料。新兴能源利用的经济成本、技术障碍也因其用途不同而不同。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源需求形势、化石能源供应前景、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新兴能源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条件,未来新兴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定位是:到2020年,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要成为能源总需求中增量部分的主力军,加上水能共提供约6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到2030年,新兴能源要成为主流能源之一,加上水能共提供20%以上的一次能源消费量。
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加强核电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核电发展。核电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与其他新能源相比,核电是能量密度极大的高效能源,是供电最为稳定的优秀电源。若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15%的发展目标,从现阶段技术发展来看,只有核电和水电。由于核电和水电建设周期长,一般在5年以上,因此,必须要加快核电的建设步伐。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核电事故,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要在观念、制度、措施上强化核安全监督管理,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无论是规模、市场成熟度,还是核心技术、品牌实力等,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都称雄于世界,是我国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之一,但产业集中度低,而且许多企业没有相应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体系,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为此,要扶优扶强,逐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集中度。规范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市场,鼓励和推进太阳能热利用企业的重组、整合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太阳能热利用产品质量和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开发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集成技术,包括工程规划、产品设计与供热、采暖和制冷的三位一体系统设计,使太阳能成为安全、稳定、可靠的建筑用能。
稳定陆上风电运行,积极开发海上风电。“十二五”期间,风电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突破风电关键技术,强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在以下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大功率风电机组总体优化设计、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智能化加工和质量控制、风电与电网相互影响评估、风电并网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风电场大规模蓄能、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海上风电机组基础设计和施工、海上风电机组运输与安装等风电产业关键技术。加紧制定风电行业标准,规范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风机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