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政治秀”,还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制裁”?
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公告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下称“USW”)的申请,美方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
两天后,就USTR立案调查中国新能源一事,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美方好像更愿意得到的是选票”,而不是消除中美两国新能源贸易的问题。
“商务部正在制订计划应对此次美国调查。”10月19日,国内最大光伏电池制造商尚德电力副总裁解晓南向本报记者透露,从USW提出申请以前,其就与商务部进行沟通,“这是整个行业的事情,需要政府牵头进行应对”。
除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制裁”,中国新能源产业藉此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市场在别人那里,永远都是一个噩梦。”
301法案的威力
“前所未有。”商务部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调查,是美国第一次启动301法案调查。
据上述商务部人士介绍,301法案的调查与一般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不一样。
它不会有问卷发给中国的企业,USTR在开始调查后会与中国政府磋商,如果磋商不成,可能会单方面采取措施制裁中国,也可能到WTO诉讼。301调查一般是一年时间。之后,USTR按法律规定必须采取行动。
在USTR的公告中,其称已与申诉方(USW)达成协议,将在今后的90天内听取各方意见,确认申诉方信息的正确性。上述商务部人士称,这将是中方能够公开申辩的唯一机会。
在处罚方面,301法案的威力,要远大美国一般的反倾销反补贴法规,如果按301法案裁定中国新能源产品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那美国不仅可对新能源产品,同时还对中国其它产品采取提高关税等“报复性”措施。
无需担心?
“国家能源局的高调反应,并不代表中国很担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能源局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只是“别人打过来一拳,我们也得还上一掌”。
9月,美方曾提出,希望和中国的能源部门进行视频对话,并商定于10月12日进行视频对话,但之后美方几次更改时间,并以莫名理由推脱,最终导致双方对话未能在USTR作出决定前成行。上述能源局人士称,由于USTR已决定立案调查,因此,中美能源部门间的对话已无意义,接下来,将转入正常的贸易争端解决程序。
不过,这位人士预测,“USTR最终应不会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做出不利判决,大部分证据都证明,根本不存在USW所称的问题”。
张国宝此前已经明确表示,USW列举的数据并不可靠,来源竟是“据说”。另外,美国对新能源的补贴远高于中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而在中美新能源贸易数据上,“中国截至目前为止只向美国出口了三台风机”,而美国仅GE一家就向中国出口了1130MW风机(近1000台),另外,中国还从美国采购大量的风机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