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低油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为了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缓解石油过度依赖进口的危机,同时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我国正大力推动生物柴油的发展。目前制定的相关规划显示出我国生物柴油在“十一五”(2006~2010年)是工业示范阶段,“十二五”是工业推广阶段,“十三五”则进入大发展阶段。虽然国家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发展规划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高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但仍然存在发展的隐忧。本文试图剖析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1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配套办法及规章,制定了20多项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燃料乙醇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了保证生物质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国家还出台了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相关规划。其中最主要两个规划,一是《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另外就是《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提出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是农村沼气、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及秸秆气化燃料和能源作物的种植。到201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800万户,总量达到4000万户左右;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4000处;建立400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和1000处秸秆集中供气站。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106 kW,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0 kt,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1010 m3,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0 kt,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 kt。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107kW,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107 kt,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1010 m3,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 000 kt,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0 kt。 生物柴油方面,《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近期发展重点是,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逐步建立餐饮等行业的废油回收体系。并提出在四川、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建设若干个以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试点项目。
2 中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生物柴油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科技部在“八五”、“九五”、“十五”分别从开发能源作物、生物柴油生产实验、生物柴油车辆实验等层面支持了可再生液体油品的发展,如2004年,科技部高新技术和产业化司启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生物燃料油技术开发”。“863计划”支持了生物酶为基础的生物柴油合成新技术,同时支持隔油池垃圾生产生物柴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关键技术”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利用油脂类废料和野生植物生产生物柴油关键技术作为节约和替代石油关键技术予以支持,并将生物柴油生产及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工业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生物柴油燃烧实验方面做了一些支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在生物柴油储备技术方面做了一些支持,支持酶技术与高温高压和超临界生物柴油合成方法。 在以上这些政策和资金支持之下,我国生物柴油产业逐渐进入推广阶段,目前已达到100 kt生物柴油的产能,并且在原料供应和技术应用方面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海南正和公司在河北已开发了11万亩黄连木种植基地(1亩=666.67 m2,下同),每年可产果实20~30 kt,可获得生物柴油原料8000~10 000 t,该公司计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年产生物柴油50~200 kt的炼油化工厂。目前该公司在河北邯郸建成年产10 kt的生物柴油工厂。四川古杉集团建成年产30 kt生物柴油工厂。北京等省市也已经建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线。上述这些生产线目前均是利用垃圾油或植物油脚、餐饮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建成年产20~50 kt规模的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工程。
以下将重点介绍我国生物柴油原料供应途径和技术路线选择。
2.1 原料供应途径
生物柴油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原料的成本。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中大约75%是原料成本,原料路线的选择对于生物柴油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虽然我国目前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来自菜籽油、棉籽油、乌桕油、木油、茶油和地沟油等多个途径,但是未来的原料供应将主要走非粮路线。
中国为什么不能以大豆、油菜籽为原料呢?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目前中国植物油脂的食用缺口太大。尽管当前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水平较低,但国内生产仍不能满足消费需要。据有关部门测算,200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约21 000 kt,2007年在22 500 kt左右;2007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8380 kt,比上年增加1690 kt。这决定了今后很长时间内,中国食用植物油生产只能是力争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不可能出现足量剩余植物油用来发展生物柴油。
(2)中国植物油脂的增产潜力不足。我国目前种植大豆和油菜的平均含油量及单产较世界平均水平都低,这使我国植物油的增产具有一定潜力,但其开发仍然有限,即使完全达到国际较高的油籽含油量和单产水平,以此估算,这将仍然难以弥补目前巨大的食用消费缺口。通过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生物柴油难以实现。
(3)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中国以全世界5%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这已经对中国土地生产造成很大压力。从2004年开始,中国谷物类粮食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粮食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因而,在油料作物与粮食生产存在严重的耕地竞争的情况下,扩大油料种植面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中国生物柴油原料供应的“非粮”路线主要有三条。
(1)利用各种废弃油脂和含油脚料制造生物柴油。这些资源包括炒菜和煎炸食品过程产生的废油、烤制食品过程中产生的动物性油脂、动物制品常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经过处理得到的动物性油脂、餐饮废油(也称泔水油,主要指从剩余饭菜中经过油水分离得到的油脂)、地沟油、厨房抽油烟机泠凝的油脂、含油脚料(如皮革、橡胶等工业废油)等。
(2)通过木本油料植物的种子制造生物柴油。我国有丰富的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包括麻疯树、绿玉树、黄连木、光皮树、油桐、乌桕等,它们具有野生、耐寒、耐贫瘠的特点。虽然采集这些原料需要大量劳动力,但考虑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便宜,以木本植物油为原料开发生物炼油化工厂是合乎我国国情的。
①含油植物种植用地的考虑。由于不能“与粮争地”,我国木本油料植物主要通过非耕地种植获取。中国非耕地主要有两类,一是荒漠化、盐碱化土地,约有26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二是退耕还林和森林再造的土地,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9%,目前需要造林的面积达到9亿亩。
②含油植物选种的进展。我国含油植物种类丰富,共有151个科1553种,其中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为154种,可用作建立规模化生物质燃料油原料基地的乔灌木种约30种,并能利用荒山、沙地等宜林地进行造林建立起规模化的良种供应基地的生物质燃料油植物在10种左右。“九五”期间,湖南省林科院已对中国主要燃料植物(黄连木、文冠果、绿玉树等)进行了全国资源清查与优良类型的选择,对上述燃料油植物在10个重点分布省区进行了调查与优良类型和单株的选择,进行了快速繁殖及商品形状研究。在资源分布集中的河北、陕西、河南、内蒙古开始进行采种原料,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前景诱人 任重道远
中国新能源产业机遇与挑战
中国可再生资源排名
中国能源60年的化蝶之路
峰回路转的中国生物燃料产业
生物质能源: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2008-2012年中国生物柴油市场发展
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现状与展望
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
中国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与潜力
我国的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
国内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
可再生能源现状:
燃料作物的三大竞争对手
木质纤维素类原料燃料乙醇生产技术进展
生物质能源现状与政策解读
几种主要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的发展展望
新能源发展面面观
国外政策与现状:
世界新能源动态
美生物能源战略教会我们什么?
日本生物能源政策概况及战略规划
巴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全球生物燃料工业现状简述
风生水起的拉美生物柴油市场
丹麦2008-2011能源计划
中亚2009年能源形势的总体特点
各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欧盟各国不同的生物能源政策
美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研究
国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