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安危匹夫有责!就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之后,在中美首脑高峰会谈和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之前,昨日中美两国智库携手,就清洁能源、低碳世界,坐而论道、起而行。
金秋京城,天高云淡。柳阴绿草围绕的钓鱼台国宾馆内,惠风和畅,给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美清洁能源务实合作战略论坛”送来了清新之气。
行动起来,替代石油
“尽管人类的本能是规避责任,但前辈为我们今天享有的生活做了很多牺牲,我们怎能不顾及子孙后代,不为他们做些牺牲呢?”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1日晚在主题演讲时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或许全是石油惹的祸。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巨大消费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一耕地表土流失,世界森林自出现农业以来消失了一半。鸟类的八分之一、哺乳动物的四分之一、鱼类中的三分之一成为了濒危物种。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石油1420 亿吨、煤2650亿吨、铁380亿吨、铝7.6亿吨、铜4.8亿吨。科学观测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在近百年内升高了0.74摄氏度。而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3至4倍,如果未来的发展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期,地球将不堪重负。“2500万吨二氧化碳,每天都会进入到海洋中,使得海洋更加具有酸性。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本可以反射阳光的极地冰层融化;而且,这些冰层溶解过程中还释放出原被冻结的二氧化碳和同为温室气体的甲烷,这等于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而要摆脱这种情况,方法就是人类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戈尔表示,“现在是时候了。”
在戈尔看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最有希望的三种能源是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比如,无处不在的太阳能,科学数据显示,只要科技允许将日照全部转化为能源,1小时内到达地球的太阳能就足可以供地球1年。再比如,我们脚下深处的地热能,科学家现在已经掌握利用地下滚烫岩石产生的蒸气来推动涡轮的技术。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从总体上看,中国今后能源的国内供应能力会进一步增强,而需求增长会进一步放缓。但“十二五”及以后,中国的石油需求还将保持增长态势,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超过60%。就中国的能源战略而言,在“十二五”及以后应以科学发展为原则,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基本出发点,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以保护环境为基本行动准则,以节能优先为根本途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稳定、经济、清洁、高效、公平的可持续能源发展体系。也就是说,中国需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发展清洁能源、构建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上。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在讨论时指出,对于中国而言,15%的新能源当然重要,但当前,占85%的既有能源更要重视,要抓好既有化石能源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李十中教授认为,经过几十年探索,各国基本形成共识,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和生物基化学品,逐步替代石油资源,是目前最可行、最佳或唯一选择。
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上每年生产的生物质能总量约2000亿吨干重,但目前利用率还不到7%。因此各国都把生物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根据我国的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我们提出“到2050年生物燃料替代8200万吨进口石油”的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届时生物能源将成为主流能源。
综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的数据,可用于种植能源作物的土地资源有2亿亩,可种植木薯、甜高粱等。到2020年,仅种植木薯、甜高粱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力就达3000万吨,至少每年可以生产2000万吨燃料乙醇。此外,目前我国有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等高浓度有机废水76亿立方米/年,生活垃圾量4亿吨/年,畜禽粪便25亿吨/年,至少可产约1500亿立方米沼气,折合1亿吨标煤。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同样表示,在发展清洁能源和减排温室气体中,中国的战略重点应放在生物质能源上,这是生物质的特性和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生物谷环保专题:聚焦全球气候变暖,关注你我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