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的生物燃料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风险投资蜂拥而至。但美国《商业周刊》网站4月20日报道说,美国生物燃料产业存在着泡沫。许多新兴公司虽有很好的创意,但面临的挑战也很多,而且经济危机导致油价偏低,给生物燃料生产商带来了巨大冲击。
有专家认为,生物燃料产业经过经济危机的巨浪涤荡后,留下的胜利者可能是壳牌、英国石油、杜邦等大公司,而很多小公司可能会倒闭或被兼并。那么,生物燃料产业会是美国继科技泡沫之后的另外一个泡沫吗?
憧憬生物燃料
很多美国人怀抱着一个远大的理想:用田纳西州大草原茂密的绿草或佛罗里达州繁盛的水藻等植物制造生物燃料,而不是用玉米或其他粮食作物制成的乙醇来取代几十亿加仑的汽油,以此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提供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美国,这种想法已经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在2007年岁末通过了旨在减少对石油依赖、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增强能源安全的新能源法案。新能源法案规定,至2022年,美国年产可再生燃料将达到360亿加仑,这将是现有乙醇燃料产量的5倍。
华盛顿也使用减税、贷款担保、几千万美元的补贴以及更多的支持政策来为生物燃料产业的更快发展“保驾护航”。这些刺激计划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投资者砸入了30多亿美元,孵化出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
200多家公司(从12个人的小公司到石油巨头)都在利用五花八门的技术研制下一代生物燃料。从佛罗里达到加利福尼亚,小规模实验性工厂和示范工厂要么已经启动,要么正在建设。“我们能够拥有所有这一切:更多的燃料、丰裕的食物、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马萨诸塞州纤维素乙醇研究公司Verenium的副总裁约翰?豪对此满怀信心。
任重而道远
但是,在真正的革新、大量的投资、轻率的声明以及令人屏息的大字标题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真相。用生物燃料取代石油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加州Codexi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伦?肖说:“我们已经目睹了风险资本带来的泡沫。我不明白,小公司如何在创业的同时仍然给其最初的投资者带来回报。”这家曾经生产药物、化学制品、生物燃料的公司,如今已改弦更张生产起了酶。
有报道称,2008年12月18日,据美国能源部下属的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的长期预测报告称,美国将无法实现2022年360亿加仑的生物燃料掺混目标,该目标可能要到2030年才会实现。
许多美国人明白,他们无法很快给油箱里灌满这些下一代生物燃料,行业管理人士也承认,他们也无法在2010年提供预期的1亿加仑由牧草或玉米秆之类的纤维素物质制造的生物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