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表《世界能源展望2008》,据中国不饱和树脂网专家介绍,该报告中文版摘要显示,世界能源体系正面临着抉择。保障可靠的、廉价的能源供应,实现向低碳、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迅速转变,是当前面临的两大能源挑战;能否成功解决这两个问题,将决定人类社会未来能否实现繁荣。报告强调当前急需的是一场能源革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始终是有限的。事实上能源供应面临的风险,目前最直接的不是全球资源匮缺,而是缺乏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投资。这将是保障可靠的、廉价的能源供应的有效手段。国际能源署认为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估计剩余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液储量在1.2~1.3万亿桶之间,其中包括约2000亿桶非常规石油。它们的储量自1980年以来几乎翻了一番。以当前的消费水平来看,足够供全世界40多年的石油消费。虽然大部分的增长还是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欧佩克国家的储量修正而非新的发现,但自1990年以来储量还是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尽管消费量不断增加。由于不断增加的勘探活动以及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平均每年发现的石油储量自2000年起就高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石油产量仍然持续超过新发现的油田储量,尽管近来有发现一些大的油田(如在巴西的深海区)。报告预计世界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将来自欧佩克(OPEC)国家,其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44%,上升至2030年的51%。总体来看其储量足够丰富、开发成本足够低,使得产量有望高于预测的增长速度。
国际能源署(IEA)认为,全球石油产量的增长将依赖于充足和及时的投资。预计日产约6400万桶的额外生产能力,相当于沙特阿拉伯现在总生产能力的6倍,需要在2007~2030年间运营投产。到2015年需要日产约3000万桶新增石油产能。据中国不饱和树脂网专家介绍,报告指出一个真正的风险是,投资不足将使此时期内的石油供给陷入困境。现今上游投资的浪潮看起来,将会在未来2~3年内提高石油净产能,并稍微提高闲置产能。然而目前新增项目中石油产能,增长在2010年后会逐渐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游开发的周期:当石油公司完成在建的项目并转向新的项目后,很多新的项目无疑将会在近期内获批。但目前在建项目同那些为了保持未来供需平衡,所需要的建设项目之间明显的产能差距,在2010年后肯定会迅速扩大。在目前所有已知新增项目的预计产能基础上,全球需要从现在到2015年新增额外产能约700万桶/日,而其中大部分需要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获批,以避免在未来10年中期出现闲置产能的下降。报告预测全球石油需求,生物燃料除外平均每年上升1%,从2007年8500万桶/日,增加到2030年1.06亿桶/日。为此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根据报告的参考情景预测,在2007~2030年期间,需要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6万亿美元(以2007年美元价值计),比《世界能源展望2007》的预测值高出4万亿美元。但是石油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生产成本以及消费者要支付的价格极不稳定,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情况都严峻。
近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扬,导致了2008年石油价格暴涨,与此同时短期内价格的大幅波动,突显了价格对于短期市场失衡的敏感程度。这些现象警示人们: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始终是有限的。事实上目前能源供应面临的最直接风险不是全球资源的匮缺,而是缺乏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投资。据中国不饱和树脂网专家介绍,数据显示按名义价值计算的上游投资快速增长,但是大部分投资的增长都是由成本激增,以及为防止不断上升的递减率所致,尤其是欧佩克(OPEC)国家以外的地区需要更高的成本。目前大多数的资本都在以高成本,进行石油储量的勘探与开发,部分原因是由于国际石油公司,在获得最廉价资源上具有局限性。面对全球绝大部分地区资源日益衰竭,和全球不断加剧的递减率,在成本最低的国家扩大产量,对于以合理的价格满足世界能源需求是极其重要的。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最近在一个论坛上指出截至2007年,中国石油资源探明率为38.5%,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为18.6%。王涛在论坛的开幕式上称,中国的天然气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最新的油气资源评价表明,全国天然气资源量为47万亿立方米,可探明的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按可探明率46.8%计)。经评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4万亿立方米(按可采率63.6%计)。显示出中国天然气雄厚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和发电等方面的优质能源,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现在到2020年可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以上。(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