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和油价的大幅上涨,是过去一段时间令人忧虑的“吸引眼球”的问题。虽然人们在分头谈论米价和油价上涨的不同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两者之间是有着内在的“联动”影响的。
“联动”的“媒介”是新能源。随着国际油价的节节高升,关于新能源的话题变得火热起来。而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从美国到欧洲,人们就在普遍谈论着减少石油依赖的问题,尽管当时更多地是从地缘政治及反恐战争的角度出发,但其最终的落脚点,都不约而同地踏在了能源替代上。
于是乎,从太阳能到风能,从地热到核能,都成为了抵御能源供应“风险”及油价高企所带来的冲击的有效手段。这其中,生物燃料更是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但也正是从那时起,很多专家便开始警告说,玉米乙醇等生物燃料的生产大幅增加,可能会使玉米等粮食种植者受益,但也将产生与玉米相关食品价格上涨的负面效果。而今,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一致认为,生物燃料行业需求的不断上升,是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在另一方面,油价上升还影响到农业生产,比如燃油的价格上涨就使得拖拉机等农具的使用费用加大,而用于生产某些种类化肥的天然气涨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而从运输的角度看,由于燃油价格上涨,使得国际粮食运输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加剧了包括大米在内的多种粮食供应的紧张程度。颇为微妙的是,由于米价等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而粮食进口也受到多方面影响,还诱发了粮食囤积和投机问题的升级。在泰国等国,由于在很短的时间里米价已经上涨了一倍有余,使得一些农民开始屯积稻米,以求日后卖出更高的价钱,此举造成了米价的进一步上扬。
如今,粮价、油价、房价的起落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得各种食品的价格也应声而起,不仅影响到民众的生活质量,也加剧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