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开始陆续进入生物能源开发领域。如中石化总投资约1800万元、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河北建成。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生物柴油项目,产量高达约300万吨。
生物能源由于具有资源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环保、可再生、便于转化、可广泛替代各种常规能源等优点,许多国家对其发展前景看好。加上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化石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环保与气候变暖的压力逐渐增大等因素,加快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首选。但必须看到,对生物能源若不能做到合理适度开发,特别是在利用传统粮食作物作原料的情况下,如大量利用玉米制造乙醇,也可能带来“与农争地、与民争粮”的问题。而且,大量的玉米用于工业化生产后,还难免助推饲料涨价,导致农副产品和食品价格上升。另外,玉米期货是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玉米期货价格的波动更会直接给现货玉米种植带来影响。去年以来,由于美国大规模开发生物乙醇,引起国际玉米期货市场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由此传导的价格信号,造成了农户对玉米大量种植和囤积,而一旦国际油价发生波动,农户生产销售便面临很大的风险。
因此,生物能源发展应当以非粮为主。有关研究表明,鼓励发展非粮生物能源是解决能源安全又兼顾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的国情看更是如此。我国总体上人多地少,农业后备资源不足,粮食供应在较长一个时期里将处于平衡偏紧状态,主要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空间有限。去年末,国家有关部门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已明确表示不予支持,《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也从政策上明确,我国在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上将坚持以非粮为主,重点支持秸秆等非粮原料生产生物燃料。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进一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生物质发电、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但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各地区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强规划,正确引导,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尤其要处理好能源作物种植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根据生物质能资源状况、技术特点、市场需求等条件,实现生物能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同时,要搞好试点示范,促进生物质能的技术进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化进程。
其实,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完全可以做到不依赖粮食,而主要由其他农林产品、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来提供。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利用全国50%的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业废弃物及约550万公顷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就可建设约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其生产能力可相当于5000万吨石油。另外,我国林业生物质能原料也十分丰富,像黄连木、光皮树、油桐等树种,都具有生物质能源转化的巨大资源优势与潜力。最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投资生物能源时已开始着眼于能源林基地建设。国家林业局也于日前与中石油签署协议,从今年起在云南、四川建设第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我们希望这些示范试点能取得成功,以促进我国生物能源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