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涨是最近一段时间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这股风潮所及,无论中国还是国际。国内外媒体不久前普遍传出消息,说今年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为过去30年来最大。
国际粮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物燃料行业的迅速发展,使粮食的非食品性用途大量增多。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以玉米和大豆生产乙醇燃料的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已有上百家工厂从事这一业务。这些工厂2008年预计将耗费大约1.3亿吨玉米,相当于美国全国玉米产量的一半。而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0%,其玉米出口则占世界总量的70%。美国玉米不做粮食改做燃料而且减少了出口,全球玉米价格也就跟着打起了喷嚏。
从生物资源中提取能源乃大势所趋。在可见的未来,世界油气资源需求总体来说还会延续现在的势头继续上升,这会加剧世界油气资源的争夺。同时,石油燃料的巨量开发利用,又会进一步加重环境污染。这两个方面都促使人类需要开辟其他的渠道来创造新能源。美国和欧洲因此率先利用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提取乙醇,这种燃料不仅清洁,而且可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中国、印度等其他国家近年来也后继跟进,同样致力于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来提取能源。本月7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就再次表达了中国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能源的决心。
不过,正如已经看到的那样,玉米、大豆成批地转化为了汽车的动力后,却又打破了世界粮食供给平衡,给很多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了深刻影响。国之大事,粮食为先。
那么,生物能源的出路何在?各国发展生物能源,应根据本国的资源供给情况来选择发展战略。美国是一个地多人口密度小的国家,粮食生产大量剩余,有足够的粮食资源可用作生物能源。但中国没有这样的条件,耕地越来越少,人地关系极为紧张,显然不适合用粮食作生物资源。但是,并非没有出路。
依笔者之见,以下两种丰富资源,目前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是生物垃圾的回收利用。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相对不充裕的国家,又是一个粮食浪费极其严重的国家。每天不知有多少吃剩的食物被倾倒在了垃圾堆,如果这些食物垃圾被利用起来用作生物原料,将是源源不绝的生物燃料来源。这种资源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可以一举多得,不仅生物燃料制造有了固定资源,而且利于垃圾管理,变废为宝,使垃圾更好进入人的生活循环,从而不断刺激优化中国城镇的垃圾管理状况,改善城镇生活环境。
再一个是,近年来中国农村中人口日益减少,现代化的扩张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以往用柴禾作生活燃料居多,而现在用煤气也越来越多。这使中国南方农村普遍草木渐长,过去本来用作柴禾的草木,时下也没有人愿意去砍伐。这些柴草在春夏旺盛生长时节,如果能够集中收割和收集起来,再以一定技术手段发酵处理,就像生物垃圾一样,也是极其丰富的生物燃料来源。
这两种思路完全是根据中国国情而发,可以尝试。能否走得通,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要看国家能不能向投入这些产业的企业予以优惠保障。环境技术近年来在德国兴起并成为主导产业,就与德国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关。德国的风力、太阳能或沼气发电设施的制造商,能够从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中获益,该法案使他们能得到固定的收益,并让生态发电设施真正运转起来。
今年上半年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在中国又有抬头之势。这些传统产业不仅加重中国的能源负担,而且加剧中国已经恶化了的生态环境问题。德国等国以国家政策手段发展环境技术和扶持相关产业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